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业界议中国经济转型:勿做浮萍“求变”御严冬

2012年11月29日 19: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香港11月29日电 (记者 赵建华)全球关注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如何转型升级之时,29日来自内地、香港的知名企业家聚首香港,呼唤实业精神回归,期待实体经济再度扬帆。

  当天,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公报》联手在港举办财经论坛,邀得内地和香港企业界的知名人士,探讨经济发展思路、如何度过这个冬天。

  拥有百年历史的香港《大公报》董事长兼社长姜在忠说,今天香港的工商界领袖大都有着白手起家的奋斗历史,港人脚踏实地、敢闯敢拼的精神,曾激励、影响了无数内地实业家。

  勿做无根浮萍

  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张华峰说,自己亲身经历了香港经济的发展、兴衰起落。早期的香港经济以实体经济为主体,“香港制造”拥有较高的声誉。但随着工人工资等成本上升以及大环境的改变,尤其是虚拟经济的兴起,一些企业家沉迷于赚快钱,抛开了自己的本业,不知不觉变成了无根浮萍。一场金融风暴,让企业家从梦中惊醒。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事金融业40多年的张华峰指,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皮和毛的关系。企业家需要坚守各自的根本,才能让经济变得更加稳固。

  论坛上,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说,前几年内地房地产市场火爆,大量资本纷纷涌入赚取快钱之时,格力集团抵制住了诱惑,专注于空调的生产、研发。如今,只做空调生意的格力电器年营业收入有望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而一些离开主业转做虚拟经济的企业,却在冬天中不断被淘汰。

  实体经济过冬需“变”

  事实上,金融危机中,遭受冲击的不仅仅是虚拟经济。从事造船、海洋工程等生意的熔盛重工集团董事会主席陈强当天说,船舶制造业与全球经济关联度高,如果海运不好,船舶制造业也不会太好。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企业感受到了“严冬”,新增订单大幅下降,船价更是下降了30%左右,受到的冲击较大。

  压力之下,这家企业开始转型,将注意力从普通船舶的制造转向海上钻井平台等技术含量高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陈强说,“现在的日子不好过,但对未来充满希望。”

  谈及过冬之策时,从事钟表生意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贸商会会长李秀恒表示,跟熔盛重工集团制造大型船舶不同,“我们只是小艇,转弯容易,跑得快。航母很稳,但启动慢。应对严冬,要反应快。”

  李秀恒所在的企业,以前每年生产一百万只手表,现在每年生产1.2亿只手表;以前卖一块手表可以吃一顿鲍鱼大餐,今天卖掉一只手表只能吃一个汉堡包。“为什么鲍鱼变汉堡包?我也想产品能卖出鲍鱼的价钱,但没办法,竞争太激烈只能卖汉堡包的价。”

  尽管经济不景气,但也提供了一些机会。李秀恒说,以前,售价比汉堡还要便宜的竞争对手,已经被淘汰掉,剩下的都是有实力的企业。现在,需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按照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应变。

  当天,李秀恒还表示,香港发展过程中,面向国际、背靠祖国。起初,“内地提供的大量劳动力,让我们赚取了第一桶金。后来,内地市场逐步开放,让我们赚取了第二桶金。”(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