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飞利浦退出消费电子市场 国内企业应未雨绸缪

2013年02月06日 09:01 来源:中工网 参与互动(0)

  北京时间1月29日,荷兰飞利浦公司宣布,将其剩余的消费电子业务出售给日本船井电机。这意味着有着80多年历史的飞利浦消费电子业务走到尽头。

  巨头纷纷折戟

  1930年代,飞利浦曾是全球最大的收音机供应商。该公司1963年发明了录音带,1972年生产了首台磁带录像机,1983年推出了CD。

  但飞利浦却一直难以充分利用这些发明,最著名的便是在1970和1980年代与日本VHS的视频录像带标准竞争中败北。此后,该公司也未能预料到以下载和流媒体为主导的数字娱乐时代的到来。飞利浦消费电子业务一直在不断萎缩。

  2006年8月,飞利浦将半导体业务出售;2006年9月,将手机业务卖给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2007年开始,陆续大规模减持液晶面板公司的股票;2008年,不再生产向美国和加拿大市场销售的电视机。直至此次,干脆彻底退出了消费电子市场,将其影音、多媒体和配件业务作价1.50亿欧元(约2.02亿美元)出售给日本的船井电机公司。

  联系到此前,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卡特和瑞典爱立信等也都退出消费电子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用户需求多样、产品更新快速的消费电子市场,和韩国三星、日本索尼等消费电子巨头相比,欧洲企业的产品线太单薄,对用户需求的反应不够敏捷,技术优势未能很好转化为市场优势。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认为,传统家庭娱乐业务利润率很薄,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受到互联网冲击,互联网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休闲娱乐,消费者对传统的家庭娱乐需求逐步下降;另一方面,受盗版问题困扰,正版CD和DVD的生存环境恶劣。

  有专家认为,没有积极适应移动互联和智能化的大趋势,也是飞利浦、西门子等企业退出消费类电子领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专注利润更高的行业

  据记者了解,飞利浦在未来会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家用设备和健康医疗业务方面。

  “家用设备和健康医疗业务市场前景宽广,这将成为飞利浦未来的主要增长点。”贺在华对此表示。

  飞利浦方面亦称,医疗部门去年第四财季为公司贡献了40%的营收,消费者生活方式部门为公司贡献了26%的营收,照明则为公司贡献了32%的营收。

  业界也有评论认为,飞利浦卖掉消费电子业务,实为企业减负,把资金、研发力量投在利润率更高、前景更广阔的医疗保健和照明设备领域。

  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传讯部总监张彤华向记者证实,飞利浦已于2008年就在中国建立三大事业部——飞利浦医疗保健、飞利浦照明和飞利浦优质生活,为开拓中国医疗设备、照明市场做前期准备。

  据了解,飞利浦的影像技术产品,比如X光和超声波监测仪,以及其他检测病人健康状况的产品,几乎占了飞利浦2012年全年总销售额的1/3。因此,在医疗设备领域中,飞利浦占有绝对优势。

  而我国医疗领域中高端设备,基本上被飞利浦、通用电气和西门子三家垄断,而本国医疗设备厂商,鲜有能力生产高端设备。

  尽管如此,在业界看来,目前在照明和医疗保健方面做得很好的企业还有西门子、日立、东芝等,由于进入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个领域的竞争也正在日益加剧,飞利浦面临的挑战不小。

  若飞利浦电子在医疗和照明领域未来想要取得不错业绩,除了需要不断地加大研发力度外,还要在设计、制造工艺等各方面加大投入。

  国内企业要未雨绸缪

  尽管又一个巨头退出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消费电子市场没有前景。得益于新兴市场的迅速成长,今年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销售额将同比上升。

  在今年初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移动、智能、大屏、高清、互联成为了消费电子市场的主流趋势。不过,消费电子市场的竞争,已从单纯的技术对战,逐渐转化为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先决条件的“体验战”。

  在群雄逐鹿的国际消费电子行业,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独占鳌头。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中韩两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成为整个消费电子市场的主旋律。

  为此,国内企业在持续创新的同时,应实实在在着眼于用户需求,创造最佳的用户使用体验。

  除此之外,国内企业在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的同时,也要借鉴飞利浦经验,甩掉不盈利或者利润率低的业务部,不要一味追求多个业务部门都要占领市场,而是应该集中资金、研发力量大力发展企业占有绝对优势的业务。

  国内企业要善于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未雨绸缪,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