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光伏股绝地反击 行业拐点隐现

2013年05月10日 14:0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在过去的两年里,光伏股被投资者抛弃,整个行业面临崩溃。但在2013年,这一切正在悄然改变。不知不觉间,美国的光伏企业股价今年表现抢眼。据市场研究机构IHS预测,今年全球光伏组件产量将增长18%。多家美光伏企业一季报扭亏为盈,行业整体回暖成为了美光伏股绝地反击的底气所在。

  美光伏股“牛股”辈出

  根据彭博统计,第一太阳能公司(FSLR)、美国太阳能公司(SPWR)、Solarcity(SCTY)、宝威(PWER)以及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AEIS)是市值最大的五家主营业务为光伏产业的美国上市公司。其中,第一太阳能公司总市值高达39.61亿美元,远高于其他几家光伏企业。

  除Solarcity在2012年底上市外,其余几家光伏企业股价在2011年与2012年均遭遇了大规模的“空袭”。其中,第一太阳能公司股价在2011年暴跌74%,在2012年下跌8.6%,最低探至11.43美元的历史最低价;美国太阳能在2011年大跌51.44%,在2012年下跌9.79%,最低跌至3.71美元;宝威则在2011年大跌61.67%;先进能源工业则在2011年大跌21.33%。

  不过,在进入2013年后,美国光伏股迎来全面反攻。今年以来,第一太阳能股价上涨46.51%,美国太阳能大涨173.31%,Solarcity大涨102.51%,宝威上涨54.82%,先进能源上涨28.90%。由此可见,美光伏股之所以能够“牛股”辈出,此前的超跌无疑奠定了良好的反弹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光伏企业纷纷倒闭和破产的背景下,光伏发电系统服务商SolarCity于2012年12月12日上市,上市以来该股股价一路上扬,从9.20美元上涨至最高28.23美元,涨幅高达202%。

  SolarCity的营业收入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光伏发电系统的销售以及相关的建设、咨询、管理等,即向光伏系统制造商购买光伏系统,然后转售给用户(个人或者企业)并提供安装等周边服务,通过周边服务的附加值将产品提价并从用户手里赚取差价。第二类是光伏系统的租赁,通过与终端用户签订能源采购合约收取租赁费以及与投资方共同享受政府的返现、税收补贴等等。这种方式之所以可行,是因为用户只需要承担较少的租赁费(大多数租赁合同签约时间为20年)而不是一次性巨额购买费,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推动了光伏系统安装的普及。SolarCity的租赁业务模式发展迅速。2011年全年和2012年上半年,SolarCity超过90%的新客户选择了光伏租赁,而不是选择购买系统。

  行业渐趋回暖

  美光伏股的绝地反击离不开来自基本面的支持。从目前公布的光伏企业一季报表现来看,光伏企业有望在2013年迎来业绩拐点。

  5月2日,美国太阳能公布了2013财年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其一季报营收为5.75亿美元,超过分析师平均预期的5.1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22美元,超过分析师平均预期的0.1美元,而上个季度每股收益为0.18美元,去年同期每股亏损0.12美元。

  5月7日,第一太阳能公司发布了201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该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为5910万美元,每股收益66美分,这一业绩好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为4.494亿美元以及每股亏损5.20美元。该公司第一季度营收为7.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超出预期。

  除此之外,行业内企业的并购也凸显光伏行业基本面正在稳步复苏。4月22日全球最大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公司之一ABB集团宣布将支付约10.3亿美元收购可再生能源公司宝威,以扩张其太阳能业务。

  据市场研究机构IHS预测,今年全球光伏组件产量将增长18%,超过37GW;而OEM代工制造企业也将有所增长。在光伏组件库存量不断下滑的背景下,IHS预测,2013年组件产量将增长18%,超过37GW。根据历史数据,2011年至2012年,组件产量增幅仅为8%,达31.6GW;2010年至2011年组件产量增幅则为31%;2009年至2010年,组件产量涨幅则高达104%。可见,光伏组件的产量增速正在重回快车道。

  在IHS Solar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垂直一体化光伏市场追踪报告》中,这家研究机构进一步指出,随着供应商致力于削减成本,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产业将以“高于平均水平的增幅”上涨。IHS这份报告指出,2012年,原始设备制造商出货量将上涨51%,而总出货量增幅为21%。  □本报记者 曹阳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