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球权力格局再起波澜 未来世界或将迎中美两极

2013年07月09日 10:0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欧洲可被忽略”,全球权力谁执牛耳?

  新旧势力博弈下,全球权力格局再起波澜,未来世界或将迎中美两极

  2013年,世界经济格局可能会产生一个历史性、标志性的变化——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GDP将首次与发达国家GDP持平。然而,经济实力的变化并不一定会带来全球权力格局的相应演变。

  以美、欧提出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为标志,发达国家已经未雨绸缪,正谋求在未来经济规模占劣势的情况下,能够继续主导全球发展大局。

  “世界经济有三个主要力量:中国、美国和欧洲。但是在大国关系中,欧洲几乎可以被忽略。”6月28日,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上,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格罗斯的这番论断语惊四座。他认为,当前,欧洲在全球范围内担当的角色并不是非常重要。

  在欧债危机并未取得实质性好转的背景下,丹尼尔·格罗斯并不是欧洲智库中唯一持悲观态度的人。法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帕斯卡尔·博尼法斯更直接地指出,存在了5个世纪之久的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局势将在未来5到10年内改变。

  “现在西方世界不能够再单方面地去制定世界规则和秩序了,我们必须要看到发展中国家的进步,要为他们让出空间。”帕斯卡尔·博尼法斯说。

  当前,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剧烈的震荡和调整之中,全球权力格局会出现怎样的演变?一枝独秀的亚洲经济能否保持持续性增长?西方世界又会否心甘情愿地交出权杖?

  发达国家风光不再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经历了两波集中爆发期,第一波是以美国为中心的银行业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大衰退”。2009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的纾困计划以及各国央行的联手救市,这一波危机暂时平复。第二波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主权债务危机,从希腊开始,席卷了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至今仍是欧洲各国的核心议题。

  法国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董事马克·乌赞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欧洲正在极力避免像曾经的日本一样陷入“失去的10年”,这是为什么欧洲选择继美国之后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你可以看到,在过去5个月,就只有一个办法在刺激经济增长,就是仿照美国进行量化宽松政策。”马克·乌赞说。

  但是他仍对欧洲脆弱的国际金融体系表示担忧。“欧元区的危机其实是一个政治危机和治理危机,而非简单的银行业危机或财政危机。这需要有一个国家能承担起领导责任,比如德国。但是现在,人们在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上承诺得很少,行动也很少,这导致欧洲经济复苏的步伐非常缓慢,人们也很失望。”马克·乌赞说。

  丹尼尔·格罗斯也指出,欧洲的决策者们总是“自相矛盾”,他们一边发表宏大的言论,比如要建立统一的政治联盟等等,但同时又想牢牢保住各国的权利,不想遵守欧盟的某些原则。

  欧洲内部的“各自为政”或许是欧债危机后,欧洲经济复苏艰难的原因之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16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2013 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速预计为-0.3%,2014 年为1.1%。

  IMF 预测,2013年,发达经济体整体增长1.5%,其中,美国1.9%,日本1.6%。相对而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表现强劲——2013 年增速预计将达5.3%,金砖五国中,中国8.0%、印度5.7%、巴西4.0%、俄罗斯3.4%、南非2.8%。

  经济世界一个历史性、标志性的变化或将在今年发生。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判断,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今年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的GDP或将首次与发达国家GDP持平。“这体现的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与世界经济版图的调整密切相关。”张宇燕说。

  非洲:“世界经济新增长极”

  非洲大陆,与疲软的“老欧洲”相比俨然是一片充满希望之地。

  “10年之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封面文章说非洲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没有希望的大陆, 2011年,同样也是这份《经济学人》杂志说,非洲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大陆。而今年第一季度,这本杂志又说,非洲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大陆。”2013年6月28日,参加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的前非盟主席、加蓬前外长让·平如是揶揄西方媒体。

  能让让·平如此有底气的原因是非洲大陆近年在经济上表现非常抢眼,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2013年5月11日在喀麦隆共和国首都雅温得发布《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展望2013年春季报告》,该组织预计非洲将在今年和2014年分别实现5.6%和6.1%的经济增长,超过了该组织预计的全球仅4%的平均经济增速。

  在这份长达110页的报告中,来自西方的权威专家们是这样描述非洲的:“在一个多极增速的世界经济中创造动力”“非洲正在加大财政政策的灵活性”“发行国际主权债券: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挑战与新展望”。

  还有一些国际机构预测,2013—2014年,东非和南非地区经济增长率分别有望达到5.4%和5.7%,这主要得益于世界经济的整体改善以及预期上述地区出口行业投资将持续增加。

  事实上,非洲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地区之一。

  内战、经济停滞以及各种疾病,曾经使得这一地区不可避免地陷入长期贫困。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2001年曾说过,“非洲国家是世界良心上的伤疤”。

  但是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过去10年中,非洲的通货膨胀总水平已经从22%降至目前的8%左右。非洲国家降低了商业壁垒,同时减少税收,将公司私营化,并对包括银行业在内的诸多行业实行自由化改革。

  现在,非洲已经拥有了100余家年营业额超过10亿美元的本土公司,流进非洲大陆的投资源源不断。尤其令人惊喜的是,在过去10年中,非洲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所占的因素只有24%,其他主要来自于一些新兴行业,如金融、零售、农业以及电信,几乎所有非洲国家的GDP都在快速增长。

  政府改革、政治更加稳定、宏观经济和商业环境改善,已经改变了非洲大陆以往被称为“毫无希望”的刻板印象。在2012年,非洲25个国家举行了国(议)会或总统选举,绝大部分国家都顺利完成了政府换届。这一切使非洲成为除亚洲之外唯一一个GDP保持正增长的地区。

  “在过去三年中,非洲经济取得了很大成果,平均经济增长达到5.5%至6%。有7个国家达到了7%至11%。在过去的10年中,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里有6个来自非洲。今天的非洲,已经不再是痛苦肆虐之地,而是伴随着不断崛起的中心城市,日益增加的消费人群以及遍布商机的沃土。”非洲联盟前主席让·平对《中国经济周刊》总结道。

  “亚洲世纪”即将到来

  未来10到15年,亚洲经济占全球经济的规模可能超过50%,有人说,21世纪可能会是亚洲世纪,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重心。

  “判断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经济规模在全球份额中占有足够大,比如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另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当时的英国和美国都能够主导全球经济规则的发展方向。亚洲能不能做到这一点,现在还不明朗。”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如是说。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表示,世界经济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过去40多年来,全球经济重心东移,向亚洲区域移动。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球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中的地位份额也在稳步上升。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为全球经济复苏所作的贡献也超过了发达国家。

  印度发展基金会研究主任、希弗·纳达尔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院主任舒布哈适斯·甘戈帕迪耶认为,全球框架和战略一定会调整,否则形成的新的对立是不利于全球经济平衡发展或者繁荣发展的。

  “包括美国都做出了重返亚洲的策略,世界上所有大国都在调整或即将调整对亚洲的战略,谋求所谓的权力再均衡,亚洲的未来取决于亚洲各国能不能团结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甘戈帕迪耶说。

  日本综合研究所副理事长汤元健治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他非常坚信日本能够在亚洲的经济中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日本经济要想恢复,需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金融方面的增长。但是日本在技术方面有优势,我觉得这能够促进我们的增长,也能够促进整个中日韩经济联系的加强。同时,日本要促进教育、能源、卫生、基础设施、尖端技术和农业的发展,这是我们的重点领域。” 汤元健治表示。

  “目前中国和印度都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扩大内需,健全自己的金融体系。”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穆罕默德·萨奇布认为,目前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经济上的高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活力,“中印两国在历史上都是世界的强国大国,龙象共舞应该会打造世界经济的新引擎。”萨奇布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新兴市场国家需要合作发力

  “根据最新的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在过去的150年,巴西、印度、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了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以及美国这些老牌工业化国家的总量。新兴市场国家影响力将日益增大,对于推动国际金融改革也将发挥重要作用,而中国的地位至关重要。”联合国副秘书长彼得·劳恩斯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和彼得·劳恩斯基观点类似的还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在他看来国际关系已经或正在发生着重要的调整:

  一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正在对经济危机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必然导致其社会生活发生很大变化。

  二是西亚北非地区正在进行剧烈的社会转型。从长远来看,社会转型给社会带来的必然是进步的意义。

  三是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但是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则在加重,其主权负债率到2013年底将达到将近120%,无独有偶,欧盟国家应该是90%,日本可能已经达到240%。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依然保持相对高速的增长,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新兴国家应该如何适应角色转变?

  “答案很简单,比如现在经济高增长的印度和中国就应该加强合作。都说金砖国家在衰退,但是看看统计数字,金砖成色依旧,反而是所谓发达的欧洲国家一个接一个地在破产。” 穆罕默德·萨奇布给出的药方就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之间必须抓住机会,携手向前。

  穆罕默德·萨奇布认为当前的大国关系正在重构,新兴市场国家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势力,如果新兴国家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的话,那么将开启一个新景象。这不仅可以让全世界最大程度地共享全球化的好处,而且可以强有力打破过去由西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上的垄断局面,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全球资源。

  甘戈帕迪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全球经济格局确实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24个新兴的发展中工业国占的比例直线上升。

  “在新一轮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治理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舒布哈适斯·甘戈帕迪耶说。但他认为现在的矛盾恰恰集中在:原有的老牌工业化国家还想再维系原有的规则或者制度,新兴的这些国家则要在新的调整中表达他们的诉求。

  而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经济重心的转移,也带来了全球治理结构的改变。在WTO中,中国、墨西哥、南非、尼日利亚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中,中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利益相关者,希望在应对全球挑战时中国能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TPP和TTIP“架空”WTO?

  一边是新兴力量不断壮大,一边则是旧势力在微妙博弈。原有的国际秩序正面临激烈冲击,而奠定了战后贸易全球化繁荣的WTO则首先面临着被架空的威胁。第一个登场的是TPP。

  “我们认为中国的新政府也对参与TPP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但是恐怕这个进程不会马上实现。不过无论如何,TPP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机制,可以由各国参加,尤其是在讨论各国国家安全方面,而且在这方面的讨论当中,美国也不应该被摒弃在外。” 6月28日,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第三届智库峰会上发表公开演讲时说道。

  鸠山的话非常耐人寻味。

  TPP(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顾名思义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它的主旨是希望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

  这个协议本身是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发起设立的,但随着美国的加入,发达国家试图利用该协议,在WTO、APEC(亚太经合组织)之外,另起炉灶重新掌控亚太局势的意图已非常明显。

  日前,不顾日本国民的反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日本将参加TPP谈判。不久后,日本又与欧盟宣布启动“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谈判。

  “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上述变化,为了应对新兴经济体的集体崛起,发达国家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秩序。”

  李向阳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除了现有的TPP之外,另一个意图架空WTO的TTIP谈判也将拉开序幕。

  2013年6月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有一个核心成果,美欧宣布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这一全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将于今年7月8日开启第一轮谈判。

  “如何在经济规模占劣势的情况下继续控制或者主导现行的国际秩序,这是所有发达国家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而以《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为标志,发达国家正在试图重建现行的国际秩序。毫无疑问,TTIP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李向阳如是解读。

  李向阳分析称,由于旨在制定21世纪的全球经济规则,所以很多西方媒体把TTIP称为“经济北约”。TTIP一旦取得进展,会进一步扩展到其他发达国家,而第一个可能加入的是日本。因为日本已决定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一旦日本加入TPP,由于TPP和TTIP 所覆盖的国家有所重合,这会让日本在进行TTIP谈判时更为容易。

  李向阳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日本如果同时加入TPP和日欧自贸协定,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可能形成一个独立自由贸易区。

  “TTIP将会有两个影响。一是由于发达国家会把全球规则的平台放在未来的TTIP之上,现行的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在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经济体系,有可能会被架空,甚至变得名存实亡。”李向阳说。

  此外对中国的影响也不容小视。李向阳认为,在中国周边,亚洲地区的合作将逐渐由美国通过TPP来主导,在全球层面则是TTIP。“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发达国家在面对新兴经济体崛起的情况下,绝不会自动放弃对全球经济秩序和全球规则的控制权,这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面对的全新挑战。”

  未来的世界将是中美两极

  “在过去400年中,大西洋是世界的中心,现在正在转向亚太地区。在此情况下,很多国家都奉行权利均衡战略,正在发展自身区域外的贸易合作,这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也不是靠一国之力可以应对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上说。

  那么,未来世界的架构会是什么样的呢?

  澳大利亚全球基金会秘书长史蒂夫·霍华德认为,当前全世界处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架构落后于经济一体化的需求,这就有风险的。世界需要一个全球宣言,必须宣布各国之间相互依存,要建设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

  霍华德指出当务之急,必须要进行改革,要升级20国集团,让20国集团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它必须主导变革,能够改变其他的国际机构,让大家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多极化世界,新兴市场国家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参加智库峰会的著名国际关系研究专家、复旦大学博导倪世雄认为中美关系是打破传统国与国,特别是大国关系之间的冲突、从博弈到对抗的模式。甚至可以大胆设想,21世纪将成为构建新型国家关系,特别是新型中美关系的时代。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大国关系的世纪将会是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也认为未来世界出现的格局是一个两极情况,是中美双雄的两极。

  “当然,这个两极跟冷战两极不一样,冷战两极是对抗两极,中美这两极基本上是合作两极。”金灿荣说。

  也许,正如基辛格博士预言的那样, “世界会看到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可以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以合作和伙伴关系为基础。当然有人认为这是不现实的,我却认为这是唯一现实的选择。”

  甘戈帕蒂耶:

  在新一轮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治理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让·平:

  今天的非洲,已不再是痛苦肆虐之地,而是有着不断崛起的中心城市,日益增加的消费人群以及越来越多商机的土地。

  李向阳:

  发达国家在面对新兴经济体崛起的情况下,绝不会自动放弃对全球经济秩序的控制权,这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所面对的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 姚冬琴|北京报道 本刊记者朱禁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