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苏州"创业周"对话海归:没有核心技术别回来创业

2013年07月10日 2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苏州7月10日电 (记者 周建琳 吴瞳)10日的苏州高温逼人。美丽的金鸡湖畔热气更甚。2013年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简称苏州“创业周”)正在这里开幕,两千余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带着千余个项目期望在这里寻找到创业的“婆家”。

  一如四年前先涉足苏州的海归们那样,今天的他们风尘赴赴,拖着拉杆箱从机场、车站直奔现场,但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们所感受到竞争压力正在增大,因为苏州国际精英创业项目入选门槛正越来越高。

  路演室里激情挑战自我

  “通过路演,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项目,也希望找到有兴趣的投资机构以及能够共同开拓市场的伙伴。”走下路演的讲台,今年25岁的绿易科技首席技术官李捷超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李捷超带来的项目是有关智能能源管理,他介绍,使用这套系统的用户能够比原来节约20%的能源,而安装成本也仅需20-30元/㎡。此次是跟随一个美国科技协会组团来到苏州,希望寻找到伙伴。

  为了实现更加充分的交流对接,2013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设立4个项目路演室。这一方式在很多参会嘉宾看来,十分的务实和高效,人才展示他们的项目,而企业、载体、高校和中介组织则坐在台下仔细听。一旦发现有合适的项目,彼此就立刻交换名片,来到一旁深入交谈。

  没有核心技术别回来创业

  同满怀理想的李捷超相比,胡朝阳显得很现实。

  “本想这样一直做个科学家,却没料到自己创业了。做学问和创业有很大不同,投身创业,让我更加脚踏实地的去找市场,让我变得更加现实了。”坐着记者面前的胡朝阳也是从精英周上走出来的“领军人才”。

  2011年,经人介绍他来参加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在这个平台上,观望的他不再犹豫,决定留在苏州创业。苏州海光芯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CEO是他现在的身份。

  虽然只有短短两年时间,海光芯创光电公司已完成了40G速率光电集成器件的样品设计和制作,与3家客户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和供货合同,获得了3家风投共计1000万元投资。

  胡朝阳对于即将来苏创业的海归,他语重心长的规劝“没有核心技术别回来创业”。他说,和十年前相比,现在国内的竞争力越来越大,海归创业所要深受的压力正在变大。

  感言:时间是最大的成本

  “时间是最大的成本”任辉的感叹,从另一个角度认同了胡朝阳的压力感。

  站在舞台上任辉就是创业成功的典型代表,但回望自己曾经走过的创业之路,他仍觉得自己正在“被逼着转型”。

  2011年7月,任辉博士受邀参加“苏州市创业精英周”;同年10月,被苏州生物纳米园(BioBAY)作为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引进来到苏州,创立海狸纳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的CEO。目前,海狸在苏州已经建成了1200平米的产业化基地,包括300多平方米的GMP级别的洁净车间,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生物高科技公司。

  “回国之前很长时间就做好的项目计划,大张旗鼓注册公司,装修实验室和车间,组建团队,等团队磨合好了,产品可以上市了,却发现市场已经被大公司捷足先登了,因为你想到的,大公司也想到,哪怕你想到的早半截,他们强大的研发队伍和资金实力,可以比我更迅速推出产品并占领市场。”虽然任辉庆幸自己在苏州占得先机,但他仍坚持时间是最大的成本,不敢掉以轻心。

  作为苏州市吸引海归的主要平台之一,苏州“创业周”将持续三天,在亟需摆脱候鸟经济阴影、培植新兴产业的背景下,“创业周”正被视为一种升级版的招商引资。(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