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经济增长:狂奔还是缓步?

2013年07月23日 14:44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7.6%的上半年经济增速对中国来说,究竟是快是慢?对此,专家看法不一。在日前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经济每月谈”上,与会专家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日前公布的2013年上半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4.800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

  乐观者表示,今年二季度7.5%的增速高于6%~7%的潜在增长率;悲观者则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仍在8.5%左右。有学者认为中国应继续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中国还会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保持在8.5%的增长速度;也有专家指出,中国应摒弃保持GDP高速增长的模式,转而注重调结构。

  近日,就上半年经济形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49期“经济每月谈”展开了辩论。

  应该慢

  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贺铿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但在预料之中,政策不必干预。他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内需、外需增长乏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不足;二是财政货币政策这几年存在失误,导致金融风险在不断加剧,所谓的“钱荒”已经给出了一个预警;三是长期依赖投资保GDP的增长,导致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仍然是靠内需拉动。而贺铿则说:“中国最终消费率在15年前是62.5%,世界平均水平是65%。15年来降低了17个百分点,到2010年,最终消费率降低到45.5%。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完全是靠投资。”

  贺铿表示,中国长期过度投资形成的问题,绝不可以再用过度扩张的方法应对。有人认为,中国的高速公路现在刚刚接近美国,人均高速铁路比日本要低得多,应继续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一个穷人非要借债建一栋别墅住,可能吗?”贺铿认为,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还没到和发达国家比基础设施的时候。

  贺铿表示,中国必须摒弃投资保GDP增长的发展模式,切实关注民生;改革半管制、半市场的政府公司化管理模式;适时放弃积极的财政政策,量入为出,努力实现财政的平衡;既要扩大内需,也要扩大外需,提升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放弃土地财政,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严格防止资产泡沫化;切实做到城乡统筹,着重发展县域经济。政府应主动调降经济增长目标至7%,以示各级政府不要再在GDP上反复做文章,而应在民生、供给等方面多下功夫。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克崮也指出,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再持续这样的“狂奔”不现实。

  应该快

  与贺铿的观点不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表示,7.5%的经济增长率比潜在增长率略低,中国经济现阶段有必要保持比较快的增长。

  张永军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应接近8.5%,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城乡人均居民收入翻番,考虑人口增长和储蓄率变化的因素,7.5%的增速还应提高。此外,在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情况下,使分配结构向居民收入分配倾斜并不现实。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分析,目前中国经济虽未接近底线,但三季度会快速接近底线。

  他的依据是,新兴市场经济萧条、全球制造业周期性疲软加剧中国外部的小周期力量;工业去产能耗时比金融调整更长;中国经济内生性回落的自我强化机制有所加强;居民收入下滑标志着经济回落的累积效应开始显现,下一步回落速度将会强化;“钱荒”的出现标志着实体经济长久以来依赖的金融“输血”救助模式告结。

  刘元春指出,全面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一定要留空间,必须在接近底线之前进行一些下行力量的对冲。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