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恒天然“自曝家丑”发人深思

2013年08月07日 09:10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参与互动(0)

  □ 木须虫

  恒天然“自曝家丑”给企业及下游产业带来的影响很大,仅中国市场目前已发现4家进口企业涉及此次问题奶粉,他们的销售将因此带来很大冲击,也会影响到公司自身的市场合作。在很多人看来,恒天然此举是“不明智”的。一方面,此次污染属于“意外”,而且产量不多,才40吨,从生产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4个月,恐怕这批产品中相当的部分早就通过下游链条,终结于消费者手中;另一方面,公司自曝的检测结果,是“可能含有肉毒杆菌的菌株”,属不确切风险性的结论,并且作为原料一部分通过高温工艺,不会存在危害隐患。可见,“自曝家丑”不仅放大了问题,还扩大了后续处理的成本。

  毫无疑问,恒天然“自曝家丑”有着相对于国内企业最为稀缺的诚信与担当,如果是国内企业在自身产品检测中发现类似的问题,可能采取隐瞒措施,相信不会有人感到意外。都是企业,恒天然为何“自曝家丑”值得思考。从事件本身来看,恒天然显然并不是单纯的企业自觉。在新西兰,1974年起,奶业有着严格的安全和质量标准,奶制品在制造、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制定了“奶制品行业法案1952”和“奶制品行业法案1990”,2003年又对后一法案进行了修改,不断筑牢安全与质量门槛。在监管方面,奶制品的检测委托有认证资格的独立第三方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和风险评估机构承担,检测的结果按照严格程序的报告备案。

  譬如个案,按恒天然的说法,早在今年3月,企业便发现潜在质量问题,当时对某一产品的检测发现梭菌属细菌。只是这一菌属许多菌种属于无害,因而企业在接下来几个月里对产品样品实施进一步检测。尽管恒天然检测相对滞后,但是其严谨可见一斑,而且,针对危害与风险,启动报告与处理程序,背后监管机制的作用亦显现无遗。

  关注恒天然问题奶粉后续处理,亦是窥探新西兰乳业安全与质量体系的一扇窗口。产品的安全与质量,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百分之百避免。在企业生产与监管中,只有严格的制度与健全的规则,才能确立消费者的信任。从某种程度上讲,态度比问题更重要。恒天然“自曝家丑”值得思考,企业的担当必然需要制度担当的土壤。这对于即将实施奶企重组的国内乳业,如何从奶业规则层面,改良和培植更适宜奶企安全与质量责任自信的土壤,具有启示意义。

  《中国质量报》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