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下半年全球经济阴中有晴 东亚经济风险不容忽视

2013年08月12日 13:4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下半年全球经济阴中有晴

  下半年世界经济走势仍不乐观,但也需看到阴中有晴的因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发布的世界经济预测,进一步向下修正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为3.1%,比4月预测下调了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2年10月以来IMF连续第四次向下修正预测值,标志着世界经济复苏的速度持续缓慢下滑。今年9月,是雷曼冲击5周年,世界经济仍未摆脱危机阴影,渐入慢性病化。下半年全球经济难见乐观,但也开始表现阴中有晴的因素。

  世界经济增速连续下调

  从IMF发表的世界经济预测值上看,除了日本和英国经济增长率向上修正外,其他所有经济体的增速均被下调。其中,美国经济下调0.2个百分点,降至1.7%,欧元区被下调0.2个百分点,为负0.6%,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负增长的地区,也是拖累世界经济陷入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负面因素。作为危机后持续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新兴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全面下调0.3个百分点,增速仅为5.0%。中国和印度经济自去年中期开始进入缓慢增速下滑期以来,IMF的增长率预测值也是连续下调。IMF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8%,比4月的预测向下修正0.3个百分点,印度经济增长率降至5.6%,与东盟5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和越南)持平。欧元区中持续表现较好的德国经济,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也被下调0.3个百分点,为0.3%,法国和意大利均维持负增长状态且呈下滑状态。而执行积极的宽松货币政策,并设定通胀目标值的日本和英国,因国内消费活跃,纯出口增加,带动以服务业为主的全产业设备投资增加,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上调0.5和0.3个百分点,实质GDP增速升为2.0%和0.9%。

  IMF普遍下调世界经济增速的主要理由是美国经济复苏迟缓,欧债危机虽度过危险期,但经济整体康复的结构尚未健全,仍处于结构修复和调整过程中,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依旧孱弱。另一方面,作为危机后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结构呈现分化,增速下滑,带动资源能源需求萎缩,国际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在此,俄罗斯、巴西等资源型经济面临发达和新兴双引擎同时低速运转,资源、能源出口下降,国际收支恶化,乃至引起本币贬值,进口物价上涨,贸易交易条件(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比)恶化,股市大幅下降,主要企业的市值总额打折而面临经营困境,直接打击了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经济增速连续下滑,以至于原本以高增速为表现的“新兴国地位”受到怀疑。

  作为驱动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主要力量,亚洲新兴国经济虽表现相对增势,但增速明显下滑,部分国家表现增长失速前兆。自去年下半期开始,亚洲开发银行也连续向下修正了亚洲经济增长预测值。今年7月16日,亚行发表的以亚洲地区(不包括日本等发达国家)45国和地区为对象的经济增长预测显示,2013年“亚洲地区”实质GDP增速降至6.3%,比去年7月的预测下调0.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主要企业生产还原迟缓,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下降。中国出口下滑,直接导致东南亚对华出口下降,一度较热的经济降温。金融危机后,东盟因与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对华出口快速提升,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欧盟的中国主要进口方。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特别是消费和投资增加,成为拉动东盟对华出口的主要动力。当前,东亚地区以中国为中心事实上形成了投资、生产和内贸体系。由此,中国经济的变动、调整,对东亚经济的影响更加直接,中国经济动向成为亚洲经济的晴雨表,中国经济指标也成为亚洲经济的“先行指标”。

  另一方面,鉴于东盟与日本经济形成的投资贸易联动关系,日元汇率与东盟出口紧密联系,形成了正相关关系,即日元贬值,东盟出口竞争力下降,国际收支恶化,尤其是在东盟尚未根本改变“投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前提下,国际收支恶化常常伴随东盟经济下滑。而“安倍经济学”事实上导致日元对美元贬值30%,其对东盟的进出口影响重大。一方面日元贬值导致日本对东盟出口,特别是汽车、机电出口扩张,另一方面,又引起东盟对外出口下滑,企业收益折损,部分国家开始表现贸易收支赤字化倾向。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的起因之一,就是自1995年中期后日元美元汇率关系大反转,日元对美元大幅贬值,致使东盟整体出口不振,各国经常收支普遍呈现赤字,同时,美日套利交易为主的资本流入膨胀,导致东盟资本收支大盈余,二者错配。而东盟金融货币制度的突然变更,成为国际投机势力全线抛售本币、抽逃资本的直接诱因,引爆了货币金融危机,直至引发东亚全面的经济危机。

  东亚地区经济风险不容忽视

  今年后半期,东亚地区的类似风险更加明显,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美国金融政策的变更,或将引发东亚资金流量流向的变调。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后,东亚成为过剩流动性涌入的主要市场,酝酿了地区整体性住宅等资产泡沫和通胀隐患,迫使各国相继提息,搞与美国相悖的金融紧缩政策。其结果是在东亚形成了“资金二元市场”,即以公共投资为主的流动性剩余市场和以民间实体企业为主的融资困难市场并存,形成东亚特有的金融市场扭曲格局。如一方面东亚地区“不动产资产泡沫”普遍升腾,另一方面,实体企业的“设备投资”因融资困难而跟不上,致使支撑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升的金融资源错配,产业结构扭曲。

  而随着国际市场上关于美联储政策调整预期的形成,东亚金融市场又表现了少见的先行动荡。如5月22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听证会上首次表态可能在年内逐次收缩货币供给量,6月19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进一步描述了“退出战略的几种情形”,并首次变更了伯南克提出的失业率降至6.5%为退出前提,提示失业率降至7%时便意味着经济进入复苏轨道,而将6.5%定义为“经济相当稳定复苏”,引发全球市场动荡,亚洲新兴国市场资金外流。尽管7月10日,美联储改口,重申维持量宽政策,但新兴市场的资金外流、货币贬值已成趋势,由此导致的进口物价上涨成为困扰各国金融政策的新因素。包括印度、巴西和东南亚各国的政策当局被迫紧随提息,反而加剧了实体经济市场的资金紧缺,而各国政府直接干预汇率又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减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下降。下半年,美联储的政策动向仍是亚洲新兴国经济的主要风险。

  二是在全球性超量宽政策下,东亚债券发行规模急剧扩张,地区债券危机的风险上升。据亚行6月发表的报告估计,截至2013年3月底,不包括日本的东亚地区以本币计价的债券发行余额高达6.6890万亿美元,且增速惊人。其中,中国占3.937万亿美元,企业债券占主要份额,风险度更高。东南亚各国虽规模不大,但增速过快,如新加坡债券发行增长18.9%,菲律宾增长19.6%。眼下,国际市场上关于美国量宽政策变更的预期已经形成,任何时间退出都有可能。美国市场的资金开始从债券市场转入股票市场,美国长期利率开始上升。一旦美联储变更政策,开始收缩货币供给量,恐将引发东亚债券资金大规模外逃。届时,各国如何控制债券市场风险,或将成为东亚调控经济的关键难题。

  三是日本向东亚转嫁危机的风险不可低估。在安倍经济政策下,日本央行执行超常量宽政策,设定通胀目标值,推进日元贬值,促进进口物价上涨。而作为长期利率指标的日本“国债收益率”反而上扬,日本央行同时实现“通胀、日元贬值和长期利率下降”三个指标非常困难。国债收益率上扬意味着国债价格下降,反映的是作为日本国债的主要持有方,日本本土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始脱手日本国债。而央行大规模买入国债,直接导致央行资产过度膨胀,日元信用面临威胁,因此央行无法长期持有国债,必须找到出口,卸载包袱。在此,东亚成为日本最理想的转嫁国债危机的场地。今年5月,日本央行与东盟主要国家达成新的货币合作协定,承诺用日本国债为担保,要求东盟主要国家央行支持当地日本企业现地融资,以扩大投资。近期,安倍历访东南亚三国,与新加坡等正式达成协议,启动新版货币合作计划。而2012年6月,中日达成互买国债、日元与人民币直接交易协定,日本向东亚转嫁国债危机的渠道事实上已经打通。一旦美日金融政策变更,汇率关系逆转,东亚各国或将不得不大量吃进日本国债,承接日本改革的成本转嫁。□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