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调查显示:微博提升大学生心理幸福感

2013年08月22日 10: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在大学生中流传着一个段子:开心的事写在QQ上,生活的事写在人人网上,伤心的事写在微博上。因为QQ上有爸妈、有亲人们;人人上有同学、有朋友;而微博里,只有我自己。

    8月19日发布的《2013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里,“新浪微博”大学生用户给自己生活满意度打分18.41分(满分35分,换算成百分制为52.6分),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偏低。但调查分析,“微博”对于改善中国大学生的心理现状起到推动作用。此次调查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中科院心理所计算网络心理实验室依托新浪微博平台开展,调查对象为10686名大学生。

    大学生 在社交网络中调整呼吸

    在5.03亿新浪微博用户中,究竟有多少大学生?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的大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微博大学校园用户数已逾3000万。其中23.98%的大学生微博用户集中在20岁左右,假如以18岁考入大学推算,大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期间使用微博的人数最多。

    江南大学学生高欣就是这3000万大学生微博用户中的一员。她的“我叫_高小欣”的微博上关注了853个账号,有6291个粉丝,发布了161条微博,有她转发她所感兴趣的学者的微博,有和朋友一起聚会的照片,还有记录自己心情的点点滴滴。

    前几天,高欣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写了一篇文章——《大学,在奔跑中调整呼吸——致江南大学2013级新生》,她分别发布在人人网上和微博上,人人网上转发超过3000,而微博上转发只有30多条。她分析说,人人网上都是同学,从内容上会对此比较有感触,而微博上陌生关系更多,她自己使用微博主要是用来看新闻和社会人士的观点,或者通过@寻求和某人或某组织联系,有时微博更新速度太快,让她有些应接不暇。

    调查显示,网民最多的地区与大学生微博用户最多的地区吻合。广东地区的大学生微博用户数量最多,江苏、湖北、山东、北京等教育大省紧随其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广东地区的网民数量位居全国之首。

    高欣发现,身边的同学常常会在晚上宿舍“夜聊”的时候“刷微博”,这恰好印证了一项调查结果:22点到23点是大学生用户更新微博的第一高峰时间段,其次为12点到13点之间,这表明课后时间和睡前大学生用户更愿意更新微博。这些微博内容原创率接近40%,并且有13.93%的微博在更新时附带图片,3.31%的微博附带地理位置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从表达内容统计得出,大学生使用积极情绪词语的频率为3.38%,高于消极情绪词语的频率为1.91%,其中反映大学生价值观的词语使用频率从高到低的排序为:工作、成就、家庭与朋友、娱乐、健康、宗教、金钱。从情绪走势上看,大学生用户在微博平台上的情感变化趋势与周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日期较为吻合,比如开学、寒暑假、期末考试、春节等。

    新派教育专家陈志林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人的本性中会有羞涩感。在人人、微信上是熟悉的圈子,大学生展示的往往是自己的情感、精神的需要,但在微博上因为有了“保护伞”,也不易被熟人找到,大学生却能真实地展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表现的一面。

    微博传递“正能量”也要小心“负能量”

    “微博”不仅提供信息获取、社交、生活服务等功能,还对于改善中国大学生的心理现状起到推动作用。《2013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撰写者分析,一方面因为“微博”的使用特征和更新内容可以反映出大学生用户的生活、情绪、思维状态的变化,为及时判断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信息和线索,从而实现针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积极引导;另一方面,微博传递“正能量”的过程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现状本身就具有积极作用。

    在学习、就业方面,调查显示,有近四成的大学生用户表示微博对学习过程具有良好的帮助促进作用;有39.28%的人认为微博有助于提高就业技能;有46.37%的人认为微博对于开展自主创业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湖南大学的大四毕业生张丽刚刚准备找工作时,有人告诉她微博上的企业官方账号会不时发送校园招聘信息,于是她上网注册了微博账号,挑选关注了自己心仪的企业招聘账号,还特地把他们列为一组,每天稍有空闲就上网刷刷,看到百度校园招聘账号后第一时间投送了简历。“用微博比一个一个查企业官方网站更方便,而且信息也比较及时。”张丽说。

    不仅在微博上获取招聘信息,张丽还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宣讲会时不再告知学生们公司邮箱,也不叮嘱学生及时查看企业官方网页,主讲人的最后结束语往往是“相关信息请大家关注我们的企业官方微博,有问题可以私信我”。

    除去助力就业,微博还成为大学生做公益的窗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少年爱心大使刘思宇在微博上有近8万名粉丝,平均每天都会收到家长发来的关于儿童问题的私信,他告诉记者使用微博时感觉自己是一个信息的发布者,这和在人人网、微信时的“姿态”不同。

    调查中显示,68.12%的人表示大学生在使用微博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类活动,74.79%的人表示微博对传递社会正能量具有良好的推动促进作用。

    在刘思宇的公益实践中,最早接触的是腾讯微博的“微公益”行动,用户转发即可以捐款,后来新浪微博整合搭建了公益平台,筛选出值得信赖的公益项目推荐给用户,“人人、微信通过熟人推荐有很高的可信度,微博通过渠道整合可以弥补陌生人带来的不信任感,还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他希望后期可以提供可靠的支付平台辅助公益项目发展。

    微博带来“负能量”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有时候刷一会儿微博让我心情很不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三学生孙言向记者坦言他不喜欢微博的原因,上面时常看到很多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的事情,看完心里很失望。

    曾有专家分析,情绪具有极强的感染性,愤怒、悲伤、恐惧等负面情绪在微博中呈现出来并经过评论转发,传播的速度更快更广,很容易酝酿出类似于集合事件中的群体情绪。在微博热议话题中,不仅如“台湾塑化剂风波”这类负面话题会招致负面情绪,就连“公共场所禁烟”这样一些原本是中性甚至是正面的话题,也会因为其下各种评论而引发负面情绪。

    陈志林也谈到,部分大学生看微博可能会有低落、愤怒、伤感等负面情绪,大学生切记不要把自己套在微博内容中去比较,在了解某个特定事件时,一定要分析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形,切勿用嫉妒、同情、仇视的心态去看待。他建议大学生可以试试换位思考。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