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政策助力外需改善 外贸保持恢复性增长势头

2013年09月09日 10:19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挤出虚假贸易水分之后,7月份我国进出口双双反弹,真实反映出我国外贸形势企稳势头明确。那么,8月份进出口能否延续这一势头?。海关总署9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出口增长7.2%,涨幅较上月继续回升;进口增长7%,涨幅略有回落。8月份进出口数据表明我国外贸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的良好势头。

  分析人士表示,外需的改善以及我国贸易便利化政策成效的逐步显现等因素的叠加,推动8月份我国出口持续增长,下半年我国外需形势有望好于上半年。

  外需和政策因素推动出口继续增长

  从8月份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来看,除了对日本进出口下降之外,我国与欧盟、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基本保持稳定。近期美国经济的向好、欧盟经济的触底回稳以及我国面临外需形势明显改善是8月份我国出口持续回升的主要因素。虽然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回落的风险,但是我国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依然保持稳定。专家表示,欧美经济复苏向好将进一步抵消未来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从国内因素来看,出口的增长反映出此前我国实施的诸多促进贸易便利化、改善市场环境的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日前,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免收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减轻了外贸企业的费用。市场的改善和企业税负的减低,提升了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

  在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我国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贸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8月份外贸出口中一般贸易所占比重明显提升。鼓励一般贸易发展,提升一般贸易所占比重一直是我国外贸政策的方向,显示出我国外贸结构更趋合理,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

  完成预期目标问题不大

  今年已经过去8个月了,考虑到今年前几个月出口增速的虚高以及欧美日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势头向好,市场大多预计我国很有可能会完成今年全年出口增长的预期目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鹄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完成全年进出口预期目标问题不大。下半年出口将好于上半年,虽然从出口增速来看由于基数因素会有些压力,但是从规模以及绝对金额数据来看,仍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陈鹄飞表示,促进出口增长的有利政策因素包括我国采取促进出口、降低外贸企业成本、贸易便利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等政策。从全球经济环境来看,随着欧美消费旺季的来临,下半年欧美经济改善将好于上半年。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旧复杂多变,政治局势的变化以及美国退出QE3预期,加大了全球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全球范围内贸易摩擦频发,后期我国外贸增长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和压力。陈鹄飞认为,去年海外“热钱”借道流入中国,导致我国下半年进出口基数较高,将拉低后期出口增速。此外,受地缘政治影响以及叙利亚危机也将对货运行业带来影响。

  人民币适度渐进升值有利于外贸价格条件改善

  影响我国外贸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陈鹄飞表示,虽然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持续单边升值给我国的出口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从巴塞尔清算银行(BIS)公布的实际广义有效汇率与我国对外经贸往来中的价格贸易条件走势看,在人民银行实施坚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汇率政策作用下,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对外贸易价格条件也在相应地改善。

  陈鹄飞认为,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渐进有序升值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的改善。从长期来看,这也将有利于引导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主动向“高技术含量、高议价能力”的产业链条发展转变,从而最终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有利于国内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他建议,应适时审慎扩大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汇率波幅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弹性。通过积极引导外汇市场上微观企业、居民户和各类金融机构的汇率形成预期,审慎发挥好汇率中间价的预期指引作用,增强外汇市场的活跃程度,从而最终推动建立、完善开放经济条件下适应市场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对于微观领域的外贸企业来讲,今年以来,在我国周边地区和国家货币竞相贬值的背景下,人民币的升值为出口企业增加了压力,致使一些企业不敢接长单,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影响。外贸企业更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同时应意识到未来汇率大幅波动将是常态,外贸企业必须学会使用远期外汇等金融手段来规避汇率风险。庞东梅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