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外500强比较后的启示:转型之路还有多远

2013年09月16日 12:41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参与互动(0)

  □ 本报记者 朱祝何

  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工商银行……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了201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排名榜单前列的依旧是老面孔,中石化连续多年稳坐头把交椅。

  细看榜单,6大重化工行业上榜企业占了我国全部上榜企业的一半多,而上榜的科技型、服务型企业只有10家。浏览整个榜单,绝大多数企业看上去“块头”不小,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讲,却很难说出它们鲜明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品牌认知度较低,而整个榜单也缺乏重量级的品牌企业。业内专家指出,从国际大环境看,我国企业需要加快从规模型向品牌型转型的步伐,跳出量的规模扩张,获得质的品牌效应。

  中外500强比较后的启示

  先来比较一下今年的世界500强与中国500强企业名单,沃尔玛、三星、苹果等品牌类企业赫然排在世界500强榜单的前列,而中国500强榜单中大多为资源垄断型企业,排名前十的企业在此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世界500强排名靠前的企业,肯定会有沃尔玛、可口可乐、苹果等品牌类企业,中国500强榜单前十主要还是资源垄断性企业。”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分析指出,这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经济转型任重道远,企业急需从资源型向品牌转型。“其实,中国的500强是500大。”

  再来细看中国500强企业榜单,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型企业较少,产品、服务几乎形不成国际品牌,真正意义上的跨国集团也很少。专家表示,国外一些国家每年都会权威发布企业品牌排行榜,榜单中消费领域企业居多,这也凸显了中国500强企业榜单中服务性企业较少的尴尬,国内企业的品牌效应在各种产业中几乎“全线落后”。

  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陈荣看来,中国500强的上榜企业,主要靠规模取胜,品牌之间的差异还不是很大。而国外大的知名企业主要靠品牌拉动效应。尤其是对于容易塑造品牌的国内消费类企业讲,需要促使终端营销更加市场化,以缩短漫长的差距之路。

  经营质量差距拉大的警示

  再来看一组对比:将中国500强和美国500强企业进行纵向对比后可以发现,前者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增速都高于后者,但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收入利润率均明显低于后者。这说明两国大企业的规模差距在缩小,但经营质量差距却在拉大。

  数据显示,在2013中国企业500强的全部76个行业中,有18个行业平均收入利润率不足1%,比上年增加10个;37个行业平均收入利润率不足2%,62个行业平均收入利润率不足3%。

  “资源的垄断不一定会带来效益的提升,1%可见就非常低了,是粗放式增长。”李光斗分析说,企业没有良好的品牌,单靠规模性铺张,在未来很难站住脚。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缪荣看来,如果剔除了银行业,我国实体大企业与美国实体大企业之间的经营质量差距更为显著,中国的大企业还是太少、太小、太弱,离“世界一流”依然差距巨大,其中,品牌的差距显而易见。

  目前,劳动、财务等成本持续上升,国内外需求萎缩,企业生存压力相对较大。翻看世界500强榜单可以发现,美国、日本、韩国的入围企业,基本都在零售、电子、互联网、现代制造业等品牌行业。而中国500强企业依然处于拼资源、拼体力、拼消耗的初级竞争阶段。经营质量差距逐渐拉大,警示着我国企业需抓紧从传统资源型向品牌型转变。

  品牌集中度分散的提示

  除了品牌与非品牌企业间的差距在拉大之外,目前企业品牌领域另一个细微变化是品牌集中度在分散。

  “一些传统大品牌,收益下滑厉害,竞争优势不是那么明显。”陈荣说,这点也体现在可口可乐、苹果等知名品牌身上,提示着企业不断深挖品牌效应,以此稳固市场地位。因为不同品牌在竞相利用自己的特色,笼络忠诚客户。尤其是消费品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做好持久战准备。

  资源型与品牌型两种发展形态,能否在同一企业并存?“可以兼备。”陈荣说,以银行业为例,竞争路线并不是完全靠资本推动,如果营销、市场做得好,消费者比较认可品牌,前进步伐会快很多。

  企业如何培育、建设自己的品牌?专家认为,行业不同,策略路径也不同。比如,制造业,最基本的是质量,在质量基石基础上,配以新兴的品牌推广策略。另外如银行服务业,原来主要靠布局更多网点“招财”,近似于粗放式规模扩张发展。但现在就需要转变策略,在个体消费者服务和新兴媒体服务上下功夫,展示高速、有效服务。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