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过度依赖“名人效应” 或成微博商业化障碍

2013年09月30日 07:43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名人效应曾让微博风生水起,如今却也让他的商业化进程“很受伤”。

    近两年来,微博商业化推进并不顺利。一方面面临着与众多名人、营销机构争利的局面,另一方面,以“名人效应”为基础而形成的微博生态环境、以及过度的商业化炒作,也与社会化媒体的“长尾效应”背道而驰,而后者是通用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一些名人和营销机构的过度商业化,可能会成为微博商业化的最大阻力。”一位分析人士曾如此向记者表示。

    “名人效应”改变微博江湖

    时间回到2009年,新浪微博推出之后,邀请了大量名人入驻和捧出一批草根红人来聚集人气,授予最初的话语权。然而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名人和营销机构开始利用其庞大的粉丝关注来变现。

    曾有报道称,明星公知一次转发所获收入动辄上万元至十几万元,草根大号转发获取上千元回报的亦是比比皆是。据说,前一百个热门草根大号实际为几大微博营销集团所把持,而其中某一热门账号,仅2011年的年利润便达1500万元。

    面对这一局面,新浪微博显然有些后知后觉,直到2011年年中,其才首次提出包括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等在内的微博六大商业化途径。并于2012年加紧对名人大号管理的收拢:清理僵尸粉、未经过微任务合作的草根大号,禁止转发淘宝网等外部链接等。

    但尽管如此,不少名人和营销大号已挣得盆满钵满,并开始拂袖转身,寻找下一个目标平台。

    商业化之殇

    与明星公知们的盆满钵满相比,新浪微博作为平台的处境则略显尴尬。

    要知道,过去两年间,新浪已在新浪微博上投入2.8亿美元,但该部分业务2012年总收入却不足6600万美元,始终没能摆脱亏损状态。更为关键的是,在这6600万美元中,有77% 的收入来自展示广告。因此,新浪微博的商业化一度被业界评价为“模式单一、缺乏创新亮点”。

    如今,为尽快破局,新浪微博也开始了诸多商业化模式探索。比如主要针对天猫和淘宝卖家的“粉丝通”,以及“微任务”对营销大号收取30%的平台使用费等。

    此外,为了摆脱基于展示广告的单一商业模式,新浪也在平台级产品研发上举动频繁。比如,将商家深度植入,在Feed流中向用户植入推送广告的Pagecard产品;在阿里巴巴投资后,基于数据挖掘向用户页面推送的淘宝产品导购广告等。

    有统计显示,在新浪探索微博的商业化道路上,三年时间中推出了数十款产品,但无论是微话题,还是微直播、微公益、微游戏、微搜索、微群、微吧、微刊……效果都不甚明显。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过度依赖“名人效应”,已经成为微博商业化的最大障碍,更无奈的是,微博商业化探索,又反过来伤害了商业化的基础。“这一悖论若不能很好破局,以新浪微博为首的一批微博商业化都难有大成。更何况,未来,新浪微博还面临着活跃度的持续下降,以及微信和其他新杀手的蚕食。”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