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PMI回暖扭转机构看空策略 三季度经济增速走高可期

2013年10月01日 16:2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日发布数据显示,9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1%,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这一表现与前一日公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PMI走势相一致,预示着我国当前经济稳中有升,三季度经济增速走高可期。中国经济奇迹进入“第二季”令市场刮目相看,不少机构纷纷扭转看空策略,连续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稳”字当头:经济回升力度温和

  从两项PMI数据来看,虽然9月双双连续回升,但均只上升了0.1个百分点,显示经济回升力度较为温和,稳中有升中更凸显“稳”的特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9月份PMI继续回升,但幅度明显缩小,表明经济上升动力不强,未来经济增长总体将呈现平稳走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也表示,PMI连续三个月回升但力度比较温和,反映中国经济稳定温和增长的特征明显。

  从12个分项指标来看,同上月相比,只有产成品库存、从业人员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小幅下降,其余各主要指数均保持不同程度回升。

  “订单类指数、购进价格指数继续提高,采购量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也提高,表明企业生产经营仍处于恢复状态。”张立群指出。

  尽管制造业生产总体企稳向好,但发展不平衡。大中型企业企稳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小微企业经营仍比较困难。9月份,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1%、49.7%、48.8%,小型企业PMI继续下降,说明在产能过剩、市场供过于求的状态下,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仍大。

  [page title= subtitle=]

  需求转暖:企业信心进一步增强

  二季度以来,在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各项稳定经济发展政策的推动下,经济运行积极因素进一步累积。在此背景下,社会预期稳定,企业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得到增强。

  蔡进介绍,PMI近3个月的回升呈现两大积极特征:一是需求持续回暖为下一阶段经济回升奠定较好的基础;二是供需关系改善显示出压缩过剩产能效果明显。

  尤其是反映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双双持续走高,9月分别上涨0.4个和0.5个百分点至52.8%和50.7%,凸显内外需均转暖。

  “随着四季度圣诞采购季的临近,可以预期未来几个月出口形势将继续向好。”蔡进预判。

  在需求转暖的推动下,制造业生产同样呈现出连续回升的势头。9月生产指数为52.9%,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为4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一变化改变了自去年以来一直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

  这也与近期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PPI全面回升相一致。在招商证券分析师谢亚轩看来,上述数据预示短期内企业盈利水平将继续改善,结合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和应收账款的增速变化,目前工业企业整体去库存可能接近阶段性终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介绍,企业对未来市场信心也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不少企业积极备产,加大采购力度,拉动了原材料购进价格进一步上涨。

  [page title= subtitle=]

  看空扭转:三季度增速回升可期

  德意志银行自8月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后,9月二度看高中国经济。其将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GDP增长预测分别提高至7.9%和8.0%。此前对这两个季度的预期增长是7.7%和7.8%。

  中金公司也在短短10天内两次上调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期。最终将中国三季度经济增速上调至7.8%,全年上调至7.6%。

  事实上,近一个月来这一现象比比皆是。瑞银、巴克莱均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提高到7.6%。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更是信心满满:“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全面向好,显示经济增长拐点已经到来。伴随着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的反弹,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实现7.5%的目标应无悬念。”

  不过,不少专家提醒勿过于乐观。美联储QE退出政策的实施以及我国影子银行问题等仍将困扰我国经济发展。

  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在持续动态的去产能和去杠杆压力下,经济仍将呈现出“慢节奏、弱复苏、会反复”的区间震荡状态。无论是去年末的反弹还是当前的回升,都只是“区间调控”模式下所呈现的“脉冲式”弱势震荡。此状态下,增长与通胀一时的反弹未必具有很强的趋势性。(记者桑彤、华晔迪)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