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博士进高校月薪仅五千 科技人员资本价值严重低估

2013年10月24日 09:01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在中国,博士毕业进入公立高校每月能拿到多少钱?答案是平均四五千元。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针对2011年博士收入的调查,在进入公立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中,约83.4%的人月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000元,超过5000元的仅为16.6%,远低于央企和私企。

  科研者年薪平均8.1万

  近日,一份名为《中国财政科技拨款体制的若干问题与研究对策》的研究报告披露了这一数字。该调查报告来自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汝鹏及其团队撰写。

  据课题组对清华大学2001届工科本科毕业班的14名博士薪资的调查,2011年,这14位博士毕业10年后,在高校从事科研者年薪平均为8.1万元,在央企工作者,平均年薪为19万元,而在私营企业工作则为12万元,外企为50万元。

  该报告认为,这种不同体制下博士收入差距悬殊的背后,反映出中国现行国有科研院所中科技人员的人力资本价值被严重低估。这份报告指出,中国国有科研部门工资水平严重偏低,远低于市场价格,科技人力资本市场形成新的“双轨制”。

  其次,这份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国有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见物不见人”,重硬件和设备,轻人力资本,研究者很难得到合理补偿,收入和基础建设缺乏稳定的补偿机制。

  这逼着科研人员常常通过报销一些“假票据”,间接实现其人力资本的价值。

  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

  科研人力资本报酬扭曲的弊病广遭诟病。2013年10月,新华社引述审计署的相关报告指出,科研经费“扩大用途”“挤占挪用”已成普遍现象,相当一部分被用于发放工资福利。科技部长万钢曾公开用“痛心”和“错愕”来批评科研经费中存在的“恶性问题”。

  在僵化的科研体制下,缺乏基本薪金保障的研究者不得不通过多争取科研项目而筹措经费。

  10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2008年-2012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中,支出直接相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年均增长分别为17.3%和12.9%。

  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报告建议,应针对科研领域人力资本,建立公平合理、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让科技人员能够安心做科研。此外,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重物轻人”的问题,也应当修订预算管理规则,放宽科研经费中人工费的比例和范围限制。

  对此,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刘遵义教授认为,支持在基础学科的研究中适当增加财政性投资,比如针对中科院等科研机构。但他同时也提出,不能过分强调科学家们的保障性工资收入,毕竟,科研项目的适当竞争也有正向的激励。

  经济学家吴敬琏则指出,科研政策制定者首先应明确“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区别,分别建立不同的投资和激励机制。科学作为“求知识”或“求智慧”的活动,并不与实用目的相关联。而技术作为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知识,更侧重于实际经济生产中的意义,更容易实行项目管理。 财新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