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购销售价翻倍再打五折 价格欺诈取证难致难索赔

2013年11月10日 10:27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一到11月,“网购”便成为最火爆的关键词,“双十一”、圣诞、元旦、春节接踵而至,这是一个网络销售商、物流公司和广大消费者共同狂欢的季节。但是,在狂热火爆的背后,也充斥着价格欺诈、质量服务难以保证等问题,往往引起大纠纷。昨日,苏州姑苏法院民一庭法官就网购中常见的维权问题进行了剖析解读。

  被欺诈后却不易寻证据

  去年双十一网购节,宋女士看到有家网店5折出售皮夹克,便给老公挑了两件,原价7000多的皮草,打完折才3000元左右,心动之下她立刻拍下付款。到货后宋女士的先生还算满意。宋女士随即去确认收货,这时她突然发现该夹克以前的售价就是3000多,并非所谓的7000多元。对方告诉她,他们的标价完全符合商城活动要求,5折只是在专柜价格基础上打5折,并不是原销售价打5折。宋女士对这个解释并不满意,继续询问了网站商城的客服,得到的解释差不多。最终宋女士选择去法院起诉,但还是因为证据不足最后没能立案。

  法官告诉记者,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规定,原价应当为降价前7日内,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价格。本案中,原价就应该是原销售价格3000元,而不是所谓的专柜价7000元,那么五折促销就应该是1500元。由此来看,网店确实存在价格欺诈的嫌疑,但消费者维权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正规交易票据,并且有些网店并没有工商税务登记证明,行政处罚操作难度较大。

  取证真假货需自己鉴定

  几乎所有经常网购的人都会碰到假冒伪劣产品。

  2011年年底,林先生看中了一款手机。经过挑选,林先生在一家较为实惠的网店花了1900元购买了这部手机,商家承诺保证正品。最初使用时一切正常,但没过多久,就频繁出现死机、乱码等情况。到维修点一问,这部手机属于水货,在国内不享受售后服务。意识到问题不对,林先生将手机送到了质监局鉴定,结果显示该手机入网许可证是假的。

  气愤的林先生找卖家讨说法,谁知卖家坚称手机没有质量问题,不能退换。林先生拿着检测报告将商家告上法庭。法院审理认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水货手机不得出售,卖家在购物页面中承诺为正品,且未提示手机为水货,销售过程中也没告知林先生,应认定为假货。最终判定被告退还手机款并赔偿,共计3800元。

  法官表示,同样的情况在网购中并不少见,但一直以来取证都是难题,往往要消费者自己提供各种检测证明,以及商家欺诈的证据。不过明年3·15新的消保法实施后,这一局面会改善。

  此外,由于活动期间快件数量大增,收货时间往往难以保证。法官提示,遇到类似问题,消费者维权最主要的还是要保留证据,如果快递物流公司承诺或者在合同中约定送达期限的,一旦快递公司违约,索赔就比较容易。而对于贵重物品,一定要保价,否则按照目前的规定,快递公司一般只按照运费的三到五倍赔偿,最多10倍,往往远低于实际价值。因此,保价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双十一”要来了,在网购达人准备购物狂欢之时,一些不法分子会悄悄隐藏在狂欢队伍中。编辑在此提醒大家:血拼之时,别忘了保持警惕。

  一、别轻易点击不明链接

  最近,各商家会通过各种渠道发送店庆促销信息,比如短信、邮件、QQ等。但这会让一些诈骗者钻空子,他们常以知名电商、企业等为仿冒对象,以“双11促销”为噱头,把钓鱼网址藏匿在短信、邮件中发送出去,吸引网友点击,将木马植入用户电脑,或者欺骗用户输入淘宝、支付宝或网银账号、密码,盗取账号上的资金。

  所以,对于商品报价太低、活动太给力的信息,尤其要加以注意,不轻易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

  二、谨防诈骗短信

  相比前者,冒充网络商家客服更具欺骗性。这类诈骗短信仿照官方商家说得有模有样,有的甚至还能准确报出买家的个人信息和网购交易记录,迷惑性很大。在拨打商家客服咨询时,也一定要仔细确认为其是否官方电话,以免上当受骗。

  三、留心快递诈骗

  骗子先打电话自称是快递公司人员,告诉你有快递物品,但由于快递单受潮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只知道电话,请你提供地址、姓名。然后就有投递人员上门送货,一般会是假烟假酒,请你签收。看到有东西送来,许多人便不问来处,随意签收。一旦签收,随后就有人打电话告诉你:快递你已经收了,必须按他们给出的银行账户汇款,一般索要数万元,如果你不肯给,便有讨债公司或社会上不良人员上门骚扰。 记者 李静 □通讯员 范昰彧

【编辑:贾亦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