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资源产品价改要有系统性思维

2013年11月11日 09:4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最近,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资源性产品涨价的新闻不绝于耳。据报道,中石油长庆油田日前上调天然气价格,遭到了陕西多家LNG企业的抵制,最后闹到限供乃至停气的地步,陕西省发改委等部门不得不出面进行斡旋;北京、上海、南京、长沙等地目前也在酝酿上调水价,部分地方的上涨幅度可能在25%左右,牵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

  水、气、电、煤、油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变动不仅关系上下游企业的盈利状况,而且会对相关产业、居民生活以及宏观经济造成深远的影响,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这些领域的价格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虽然我国在很多商品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但在水、气、电、煤、油等资源性产品领域,价格形成机制仍然没有很好地进行理顺,这对我国资源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转型升级都会有不小的拖累。

  毫不疑问,加快推动水、气、电、煤、油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是下一步推进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至于如何推进,已经形成的普遍共识是,以市场化为导向,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决定价格的基础性作用,使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如何做好统筹兼顾,把握好改革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则变得至关重要。而我国目前一般采用的试点探索、成熟后再推广的模式是值得肯定的。

  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更为关切的可能不是价格改革本身,而是价格是否上涨以及对他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是很多价格听证或价格改革,最后的结果都是带来价格的上涨。因此,在价格调整的过程中区分居民基本和非基本需求,平衡多方的利益诉求,最大程度地减小价格上调对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生活的负面影响,是判断价格改革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参量。从当前的情形来看,一段时期内,自来水、天然气等重要领域资源性产品价格下行的概率似乎并不太大,这就意味着价改的同时是价格上涨。因此,亟须建立更加合理的居民阶梯价格制度,以及相配套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

  在进行价格形成体系改革的同时,关键还需推动相关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在油、气、电等重要领域,一直被公众指责的就是不同程度的垄断,由于一些领域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介入得不是很深,垄断国有企业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没有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格局。诚如一些专家所担心的,如果市场化改革和价格改革不相匹配,或在市场化不充分的时候,一味地推行价格改革,结果可能就是价格被少数垄断大企业所操控,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消费者。因此,在进行价格改革的同时市场改革一定要跟上。只有打破这些领域的强大垄断,形成多元的市场竞争格局,市场机制才能真正地建立并显效。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