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万隆诸雅根:让百年老字号再现青春

2013年11月12日 10:1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说起万隆的历史,杭州万隆实业有限公司的一位老员工如数家珍。杭州万隆肉类制品有限公司的前身为杭州百年老店“万隆火腿庄”,它创立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至今已有148年的悠久历史。当时的“万隆火腿庄”为前店后场的传统作坊,以其新鲜美味的腌腊制品在杭城享有盛誉。特别是“万隆火腿”、“家乡南肉”等肉制品,成为杭州的特产。

  现在的公司董事长诸雅根,是90年代初接手万隆的。在那之前,抗日、文革使万隆一直动荡不定。当时的万隆没有自己的工厂和产品,销售的都是各厂家的名优特产。

  然而诸雅根的接手,让万隆逐步实现了从量到质的破茧跨越。1993年,万隆火腿庄、定安路肉店、炭桥菜场合并组建杭州万隆实业公司。1995年,杭州万隆实业公司改制为杭州万隆实业有限公司。同年,开设在古荡的杭州万隆实业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厂开业。1998年,杭州万隆肉类制品有限公司在余杭勾庄成立……进入2000年之后,万隆发展的步伐则迈得更大、更快,直至今日。

  在诸雅根看来,万隆有今天归功于改革开放。诸雅根接手之际,适逢国家改革开放,“如果没有思想上的解放,我们不可能迈出那么大的步子。”诸雅根掌管万隆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恢复“前店后场”的经营格局,靠生产自己的产品来支撑“万隆”这个百年品牌。

  诸雅根告诉记者,1990年,原内贸部经过认真审核,认定了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并授予金字招牌,杭州万隆也在其中。老字号的开创和发展,蕴含了几代民族企业家的艰辛和传奇,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慧的头脑,凭借着坚韧不屈的性格和诚信重义的美德,创造了璀璨耀眼的品牌。

  让诸雅根痛心疾首的是老祖宗经营了上百年的老字号,已经有了深入人心的品牌,却依然面临着勉强维持甚至倒闭的局面。对比国外一些已经成长为国际品牌的百年“老字号”——沃尔玛,可口可乐等依然活力四溢。如何使老字号在我们这一代手上焕发新生机,以改革的思路创业创新,唯有让老字号吐旧纳新,转型升级。

  有了工厂之后,杭州万隆首先推出的就是香肠和酱鸭。当时给产品的定位是:质量比同类产品好一点,价格比同类产品高一点。哪晓得产品一投放市场,效果出人意料的好。仅仅3年时间,产品就开始供不应求。为了把公司做大做强,1998年,诸雅根董事长在余杭勾庄买下了八亩地、4000多平方米的旧厂房,经改造成为初具规模的肉制品加工厂,产品销路逐渐向外发展。然而不出4年,也就是2002年,工厂产销平衡再次被打破。一扩再扩,让万隆如今已是国家肉类进口加工的定点企业,数年间还先后获得了“中华老字号”、“浙江省知名商号”、“杭州市著名商标”、“杭州市名牌产品”、“浙江省名牌产品”、“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等多项光荣称号。

  开始的时候,万隆没有什么盈利,投资建加工厂完全靠举债进行。为了能借到银行贷款,诸雅根一家一家地登门拜访银行信贷员,向他们倾诉万隆的愿景。最后,银行终于答应用店铺做抵押,给杭州万隆贷款了100万元。这是万隆第一次负债,也是公司蜕变的开始。

  如今,杭州万隆有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休闲肉制品三大系列、200多个品种的产品,各具特色。其中,三大系列均根据万隆百年传统制作工艺,咸甜适中,滋味鲜美。2002年,万隆系列肉制品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食品”称号;2005年,万隆通过QS(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同年通过“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杭州万隆被国家商务部重新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诸雅根谈了自己对老字号的理解:老字号就是一种文化,老字号文化有永恒不变的一面,那就是品牌,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金字招牌;但它也必须有变的一面,这就是内涵,它需要吐故纳新,需要吸收各种新的文化元素,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势,兼收并蓄。他认为,文化创新是老字号老树发新枝的催化剂,是老字号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老字号的优势确实在于“老”,老字号掌门人必须传承这“老”的传统;但如果是倚老卖老,抱守老字号招牌,那么,这“老”便一定会成为老字号衰落的根由。综观当今依然充满活力的老字号,无一不是在与时俱进和创新上下功夫。当然,这个“新”包括新体制、新机制、新人才、经营管理新理念和新品种等等。

  万隆的坚守和成功讲述了一个道理:百年老字号的品牌来之不易,它的发扬光大需要基础,那就是:质量、诚信与重义。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