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奇葩考评指标”凸显畸形管理思维 应多接些地气

2013年11月26日 07:1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各地“奇葩考评指标”频现,如卷烟销售指标、福彩指标、罚款指标、结扎指标、火化指标、除四害指标等,引发一系列闹剧。日前,破案率、发案率、退查率等一批曾经作为地方公安机关“业绩招牌”的考评指标在河南、江西、浙江等地被证实废除。

    网民认为,这些指标是地方政府畸形管理思维的具体表现。网民希望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设立工作考评指标要多接地气,倾听民意,考核的出发点应是为人民服务,不合理、不科学的指标当废则废,避免简单化的“唯指标论”工作方式。

    雷人指标备受诟病

    不少网民对火化、卷烟销售、结扎等工作中摊派任务指标的考核方法表示强烈质疑。

    “一些考核指标设计缺乏科学性,在执行中变形、走样、异化的情况时有发生,结果让下级部门和群众苦不堪言。从上到下,官员拍脑袋下指标考核,逼出多少荒唐事?”网民“兵临城下U IBE”说。

    网民“孙彦朋”认为,纵观这些奇葩指标,不切实际忽视群众的特征都很明显,指标变成了机关内部的逻辑游戏,毫无现实根基的指标在层层拆分中越发走样越发的荒唐,距离群众的冷暖和疾苦也就愈发的遥远,带着这样的逻辑开展工作,做再多都是无用功,甚至起反作用。

    凸显畸形管理思维

    网民认为,“奇葩考评指标”是一些地方政府“不作为、胡作为”等畸形管理思维的具体体现。

    “上级有了指示、精神,不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科学的操作方式,一味简单粗暴地搞摊派,通通往下面推。反正我定了指标,就表示我做了工作。分配之后,下面的人完成不了就是你们的事情。最后拿着数据汇报上来,我就能对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有个‘交代’,至于实际效果究竟如何,那我就不管了。”网民“竹立家”称,这些雷人指标是不合理的、非人性的,归根结底是“懒政思想”在作祟,是推卸责任的做法。

    网民“殷建光”说,政绩虚荣、追逐部门利益、思维僵化,是“奇葩考评指标”出现的原因。这些指标都有两个通病,一是“重结果、轻过程”,考评指标大都以结果为主,至于数字如何得来,有多少猫腻和水分,一概不管;二是整个考评过程是封闭的,缺少公众评价的指标体系,没有将社会公众的满意度等作为衡量的尺度。

    应多接些地气

    网民建议,考评指标本来是为了加强对工作的计划性和指导性,应切合实际,不能想当然拍脑袋。所有工作应该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应科学地设立指标,让考核指标“接地气”,不能简单地把指标考核与政绩划等号,不合理、不科学的指标当废则废。

    网民“孙彦朋”说,指标终归是个参考,不能僵化。基层工作和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弹性极大,不能笼统地一锤定音。机械地照搬指标,最后自缚手脚,结果必然是不切实际的指标完不成,群众的需求也得不到有效回应。制定指标不仅仅是上级的任务,下级也有义务将基层的真实情况反映上去,让指标尽可能地符合现实贴近群众。

    网民“李鹏”指出,一方面设立指标要科学,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制定可操作的有效指标;另外不能简单地把指标考核与政绩划等号。考核指标不仅是一个数字,变动与存废之间,事关政府效能的提高、干部政绩观的树立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种种考评指标进行一次梳理,对不合理、不科学的指标当废则废,这是推进治理能力“升级”的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期待。

    正如网上一首诗指出的,“指标考评怪象频,火化罚款花样新。上夸下欺真何在?简政务实得人心”。

    (记者 明航 整理)

【编辑:蒋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