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家卫计委:“单独两孩”最快下月实施

2013年12月24日 14:22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23日表示,目前各地正在为启动“单独两孩”政策积极努力,预计部分省份明年一季度可以实施。
  杨文庄说,各地人口计生部门正在组织开展摸底调查,以全面摸清单独夫妇及其生育子女情况的底数,做好人口形势、计划生育工作基础以及政策实施风险的评估工作,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下一步,将由省级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或作出专门规定的方式,依法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他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指导地方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全面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各地相关机构将注重为符合政策的高龄夫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降低高龄产妇怀孕分娩的风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策部署,明确要求“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开始审议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草案。

  权威解读
  “单独两孩” 为“普遍两孩”探路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23日表示,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可为今后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逐步实现城乡、区域、民族间生育政策的基本统一积累经验。
  李斌23日就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草案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作说明。李斌提出,适应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尊重人口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期盼,有必要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当前,我国低生育水平长期稳定,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社会抚养负担较轻,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条件成熟、时机有利。
  李斌说,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计划生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缓解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人口众多仍然是我国长期面临的基本国情,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等正在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新华社电

  “单独两孩”怎么看?
  
  1低生育水平稳中趋降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目前为1.5至1.6。如果维持现行生育政策,总和生育率将继续下降,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后将快速减少,影响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人口本世纪30年代初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7提高到1/4。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近20年来一直在115以上,2012年仍高达117.7。
  3单独两孩“压力不大”
  单独两孩政策,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以及教育、卫生、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造成大的压力。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划,均是以2020年总人口14.3亿人、2033年前后总人口达到峰值15亿人左右作为基数制定的。预计政策调整后,今后一个时期,出生人口将适当增加。2015年总人口在13.8亿人以内,不会超过13.9亿人的“十二五”规划控制目标,也不会突破国家人口发展远景规划目标。

  草案解读
  落实计划生育“一把手”亲自抓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23日在北京开幕,会议审议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草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为此,决议草案提出,各地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人口形势、计划生育工作基础以及政策实施风险的评估工作,并由省级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或作出专门规定的方式,依法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决议草案要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宪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的力度。依法查处违法生育行为。
  决议草案指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本决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新华社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