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速度不理想 如何“提速发展”

2013年12月27日 09:53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总体来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速度并不理想。从销售产值看,2011至2012年,生物医药产值增速落后于医药行业;从成长能力看,2011至2013年,生物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总资产增速均低于医药行业及其他子行业,且资产增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3年1至6月,生物医药行业总资产增速为12.8%,分别低于医药行业、化学制剂制造和中药饮片加工行业5.2、6.6和8.1个百分点。

    生物医药作为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十二五”期间促进我国医药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的重点内容之一。

    但总体来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速度并不理想。制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提速发展”的因素在于:研发创新能力不强。一是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生物医药一直采取的跟踪与模仿的策略,我国90%以上的基因药物为国外仿制药,仿制药品投入低、风险小、周期短、收益高,企业没有创新的压力和动力;二是研发投入资金不足。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5%左右,而全球前十强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均在15%至30%,印度为6%至12%。目前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前10强企业每年新药研发投入高达30亿至100亿美元,且年均增幅超过2%,辉瑞公司一年的研发经费超过70亿美元,超过我国所有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经费总和。

    成果产业化能力不足。我国生物医药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15%,而发达国家成果转化率在60%至80%。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生物医药论文数量(含生物技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占医药行业43%,而其专利成果仅占全行业17%,而且这一比例还有下降的趋势。

    产业集群名不副实。一是产业集群效率低;二是公共服务水平滞后;三是集群创新水平不高。

    产业环境亟待完善。一是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生物医药产业涉及的研发、生产、进出口、安全监管等分散在国家多部门,缺乏重大问题协调机制,难以适应大规模产业化需要;二是服务市场比较落后;三是投融资环境发展滞后。

    基于上述分析,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提速发展”,首先需要建立高效的研发创新体系。一是创新新药研发模式。可利用先进的生物医药手段改造传统医药产业,对已有明确疗效的药物进行二次开发,降低风险和成本;二是积极发展研发外包。推动大型生物医药企业积极与生物技术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将技术性强的研发项目外包给具有研发实力的专业型公司,缩短创新药物开发时间;三是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

    其次,加强产业园区的统筹规划。一是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建议国家医药主管部门牵头,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制定全国主要区域、省市重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园区)的评估指标体系,为引导产业发展区域布局奠定基础;二是加强宏观引导。科学编制生物医药产业区域规划,设立准入标准、突出区域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模式,协调产业布局和区域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三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一是大力推进生物医药技术转让中心的建设。在高校建立技术转移办公室或技术转移咨询委员会,同时设立国家级的生物医药技术转让中心,提升生物医药的战略地位;二是提升产业园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内部大力引进大学科技园、研究机构、技术转让中介组织等。

    四是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一是完善生物药品的消费环境。如加快建立生物药品的医保支付条件,或者推动采用政府、企业、患者等多方承担的共付机制,使更多患者能够消费创新型生物药;二是加大政策扶持。重点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和生物医药孵化器的建设;三是加快优化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的审批流程,加快推进创新型生物药上市步伐;四是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引导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早期投入,鼓励中外投资公司、上市公司参与风险投资。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