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玛花纤体杭州两家店全部关门 会员遭遇退款难题

2013年12月30日 16:04 来源:都市快报 参与互动(0)

  昨天,当出差数周的丁女士回到杭州之后,她发现玛花纤体在杭州的两家店已经全部关门了,而她手上还有几千元的玛花纤体消费卡没有用完。而在3周前,店家承诺杭州仍然有一家会营业。

  业内人士表示,在美容行业,玛花纤体曾经是一家口碑不错、有实力的知名品牌。年底正是美容美发行业大力卖卡冲销售的时候,玛花纤体关门歇业的时间显得有些敏感。记者 鲁莹

  玛花纤体关闭杭州所有门店

  玛花纤体在杭州有两家店,分别开在杭州大厦购物城和杭州万象城。丁女士在3周前致电玛花纤体杭州大厦店,店员告诉她,因为租约和经营原因,玛花纤体杭州大厦店将在年底结束营业,办理了会员卡的顾客可以转到杭州万象城去。

  不过,昨天丁女士拨打玛花纤体杭州万象城店电话时,已经无人接听。杭州万象城的客服人员表示,曾经租用这里物业的玛花纤体已经关门歇业,对其他情况并不清楚。如果顾客需要可以留下联系方式,事情有进一步进展时商场可以联系顾客。这和玛花纤体在此前的回答并不一致。丁女士回忆,当时杭州大厦店的店员在电话里告诉她,万象城店会继续经营,她也在电话里得到了玛花纤体杭州万象城店的确认。在得知退卡需要填申请单、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账号之后,丁女士觉得太麻烦没有申请。

  “毕竟我是想在这里继续获得服务的”,丁女士说,她不想中断已经进行的瘦身课程。昨天,不仅是玛花纤体的万象城店,杭州大厦店和玛花纤体的400电话也都已经无人接听,或者提示用户不存在。

  天水工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消费者在玛花纤体杭州大厦店办理了会员卡,卡内还有金额,可以到天水工商所登记,工商部门将进行处理。

  涉及全国数十家门店 索赔成为问题

  据媒体报道,早在本月初,玛花纤体就关闭了在上海的多家门店。广州5家门店短暂关门重新营业之后再度关门。目前,玛花纤体关门潮已经涉及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武汉、杭州等多个城市的数十家门店。

  被关门事件涉及的消费者众多。公开资料显示,玛花纤体自2004年进入上海以来,前后共开过十余家门店,生意鼎盛时平均每家门店有5000多位会员。在此次“关门潮”之前,玛花纤体已在北上广深等地开设了50家分店。

  玛花纤体的网站在闭店事件后一度关闭,目前又重新开放。首页上挂着公告,表示玛花纤体有限公司已将中国大陆的所有业务转移至Honour Smile Limited公司旗下。

  目前多个城市的消费者已向当地工商部门或消保部门反映,相关主管部门已对事件启动调查。但由于玛花纤体并未向有关部门缴纳“保证金”,且目前公司相关负责人不知所终,因此消费者尚无法得到赔偿。

  预付式消费都在年底冲量

  在玛花纤体事件中,消费者可能因为预付式消费遭到的损失,又一次成为关注焦点。杭州市工商部门此前曾公布,在2012年受理的消费投诉中,预付式消费始终是目前消费投诉的热点,并且数量在持续增长。在各个行业领域中,以商场、超市、书店为主的百货超市类购物卡的纠纷相对较少,美容美发、洗浴、健身、餐饮等生活服务类的预付卡则频惹“官司”,是预付式消费投诉的“重灾区”。预付式消费中卡内余额不退、承诺但服务缩水、经营方“玩失踪”等等,都是预付式消费投诉的主要原因。而经营者为了招揽生意推出的预付式消费,往往比现金消费优惠得多,使很多消费者未经多方考察就付款办了卡。而且少有商家会与消费者签订相关合同,导致消费者后期维权艰难,往往容易引发群体性的消费投诉。

  杭州一家美容店负责人说,年底是美容、美发、健身等服务行业预付式消费卡冲销售量的关键时间,玛花纤体在这个时候传出闭店传闻,对其它的品牌很不利。经济形势不佳,顾客们的消费心理也受到影响,同行们普遍反映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了。据他了解,今年杭州关闭的,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美容店有十几家。

  这位美容店负责人说,预付式消费已经成为业内一种通行的方式,如果你不做,份额就有可能被别家分走。不少门店推出的“年卡”售价已经在1万元以上,为了完成销售额,有的店早在一两个月前就开始向会员定期推荐。在离年底的最后一周,不少会员更密集地接到办卡催促电话。以杭州人陈小姐为例,她消费过的一家美容店在最近共有3个店员通过电话、微信联系她,催促她购买1.38万元的年卡。

  杭州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提醒,年底消费者办卡要谨慎。玛花纤体并不是他们的会员单位。不过此前玛花纤体在业内的声誉和形象都不错。

【编辑:黄艳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