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印度:一再探底惨收十年最差

2014年01月08日 10:58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2013年的印度经济乏善可陈,内外交困之下一再探底,经济增速创下十年来新低,尤其卢比暴跌和股市震荡一度加剧危机。但是,由于触底反弹因素以及2014年大选后新政府上台提升市场信心,可以预期印度经济将会有所回升。不过考虑到结构性问题积重难返,这头南亚大象前行的幅度恐将有限。

  经济增长再创新低

  印度结束了2004财年到2011财年年均8.2%的高增长,进入增长慢车道。受全球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影响,2011财年~2012财年(2011年4月~2012年3月)经济增长率仅为6.5%,2012~2013财年(2012年4月~2013年3月)增速降至5%,为十年来最低。

  但5%还不是印度经济的谷底。据印度政府公布的数据,本财年(2013年4月~2014年3月)第一季度,印度经济增速放缓至4.4%,第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8%。

  很多国际机构认为,印度经济本财年的增长率将低于5%,高盛预计其增速将继续下探至4.3%,世界银行最新预测的增长水平是4.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增长率仅为3.75%。印度政府也不断调低增长预测,10月底已将增长率从5.7%降至4.8%。

  内外因致卢比贬值

  卢比是2013年全球表现最糟糕的货币之一,由于经济持续下滑、经常账户赤字居高不下以及对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政策预期加速外资逃逸,导致卢比持续贬值,卢比对美元汇率一度创下历史新低。

  2013年5月~8月,卢比兑美元汇率跌幅高达20%以上,其中卢比兑美元汇率曾一度跌至68.85:1的历史最低水平。

  但是,随后美联储暂缓退出量化宽松以及印度央行行长拉詹所采取的一系列救市措施给印度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卢比开始收复失地并逐步恢复稳定。10月~12月间,外国机构投资者重返印度市场,推升敏感30指数在年底恢复到21000点以上。

  德勤印度区高级董事阿尼斯·查克拉瓦蒂说:“卢比经历极其动荡的一年,美国的货币政策影响很大,同时也有国内宏观经济层面的问题,因为印度经济的问题都是结构性问题,比如低增长、高通胀、经常账户和财政双赤字,都使得卢比极其脆弱。”

  通胀、赤字仍处高位

  高通胀、高财政和经常账户赤字一直是拖累印度经济的“罪魁祸首”。2013年以来,这些数据尽管都有所改善,但仍处于高位。

  衡量印度通货膨胀的最主要指标批发价格指数(WPI)2013年的增长呈现U形变化,从1月份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4~5月份降到5%以下,随后又开始反弹,到11月份,升至7.52%,为14个月来最高。高物价使得印度民众苦不堪言,其中食品价格特别是蔬菜价格上涨最为明显,落后的生产方式和配套设施导致农业生产起伏不定是最主要的因素。

  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持续存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财政赤字总额约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2%,低于政府设置的本财年不得超过GDP占比4.8%的目标。

  经常账户赤字方面,2013年第一季度经常项目赤字181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3.6%。第二季度,经常项目赤字增加至218亿美元,占同期GDP的4.9%。第三季度,通过严厉控制黄金等奢侈品的进口,经常项目赤字大幅缩减至52亿美元,占GDP比重降至1.2%。

  期待新政府有所作为

  1991年印度进行经济改革,放松对经济和市场的管制,为印度经济带来20年的高增长,但是目前印度经济已经耗尽发展潜力,继续进行经济改革特别是开放更多市场引入外资、改革经济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将是关键。

  印度政府和议会于2012年通过了包括开放零售业在内的改革法案,但在国内遭遇反对党和相关利益团体的反对。2013年,在执政党的推动下情况有所改善,宜家和乐购开始在印度零售业布局,航空业方面阿联酋的伊蒂哈德航空公司与本土的捷特航空公司,以及亚航与塔塔集团之间成立合资企业的计划都已经获得印度民用航空总局批准。

  但是,不论是跨国公司还是本土企业都对印度市场的未来采取观望态度。今年5月,印度将举行全国大选。有分析人士认为,倘若印度人民党上台将有助于推出有利引入外资政策,可以预见今年印度经济或将有一定程度反弹。

  但是也要看到,印度经济遭遇瓶颈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问题,特别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远远落后于服务业的发展。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相对落后严重影响外国投资在当地的发展,这些都将制约印度经济在短期内有较大改观。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