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卡尼尔退出中国内地 欧莱雅品牌定位陷尴尬

2014年01月08日 19:30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导读】化妆品巨头欧莱雅集团正在对旗下品牌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在收购新品牌的同时砍掉一些表现相对欠佳的品牌,大家熟知的卡尼尔就在被砍掉之列。这是源于品牌优化还是增长乏力? 大众化妆品的竞争环境又生出哪些变化?

  央广网财经北京1月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在美国化妆品品牌露华浓离开中国之后不久,化妆品巨头法国欧莱雅集团旗下的大众化妆品牌——卡尼尔,如今也宣布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面对经济之声记者进一步采访的要求,欧莱雅发来一份文字声明:公司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特殊小组,探讨和制定员工的安置计划,将为所有相关员工考虑公司内部的就业机会。

  欧莱雅方面表示,停止卡尼尔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为了部署未来发展,并不断巩固集团的市场领先优势,集团决定更多地集中力量发展其他两个大众化妆品品牌,包括中国第一大美妆品牌巴黎欧莱雅和第一大彩妆品牌美宝莲纽约,以取得更强劲、更可持续的增长。

  回顾一下卡尼尔在中国的历程,尽管其母公司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化妆品市场可以说很强势,但是卡尼尔的发展似乎“不温不火”。卡尼尔从2001年开始登陆中国,首先进入的是染发产品,2006年天然护肤品系列正式在中国上市。

  2003年欧莱雅收购小护士之后,卡尼尔借助小护士的资源,两个护理品牌在商超渠道并驾齐驱。据了解,2008年到2011年,卡尼尔在网点质量和销售业绩上还不错,发展比较良性。但后来推出的系列与品牌基调不匹配,消费者并不买账。经济之声记者随机采访到的消费者表示,像卡尼尔这样的品牌感觉在三四线城市相对更有市场。

  消费者:卡尼尔在我读书的时候,就是身上没什么钱的时候,用卡尼尔比较多。在我印象中,卡尼尔就跟小护士差不多,都是同一档次的。但是工作以后有了工资,就不会选择卡尼尔。其实在我们这个城市里面,欧莱雅专柜卖的挺火的,因为我们的工资就2000、3000块钱,买迪奥什么的,一是我们城市没有这个专柜,二是我们工资水平负担不起。有活动,然后有国外大牌血统的,一天打广告的,肯定销售是可以的。在一线城市来说,工资水平如果大家差不多都能拿到1万块钱的话,肯定都不会选择这种品牌,因为可供选择的很多。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分析,欧莱雅进驻中国市场之初,定位中高端尚有竞争力,不过受不少高端品牌挤压,品牌定位变得有点尴尬,品牌调整之后如果纯粹转作高端,也并不容易。

  赵萍:以前在国内,像迪奥、香奈儿这些品牌都没有大规模开店的时候,就是它的网点没有很多的时候,欧莱雅、露华浓都算属于中高端,占据了中高端的市场,而且当时市场份额还挺高的。但随着真正的奢侈品品牌、高端的品牌进来中国之后,奢侈品价格市场占有率越来高,严重挤压了中高端的市场,收入偏高的人就不再消费这些品牌了,可能慢慢出现分化,一部分直接消费高端的了,这些品牌的定位就显得特别尴尬。欧莱雅进入中国的时候,它就是一个中端偏高点的形象,这些产品它们的专业化水平应该还是拼不过,欧莱雅是专门做日化用品的,但是市场定位没有那么高,所以它做高端难度还是挺大。

  

  除了高端市场竞争激烈之外,赵萍认为,中国市场上不少本土以及韩国的中端品牌也深入人心,一定程度上欧莱雅在中端市场也受到挤压。

  赵萍:如果是中端的话,国内生产的有很多合资品牌,还包括国内自己定位相对比较高的品牌,还有一些韩国的品牌,本来人家定位就是中端的,两方的挤压,一个是中端市场不断巩固的这些品牌。所以它退出中国市场,一个是市场遭到挤压,另外一个是在挤压的情况下带来了特别激烈的竞争,使它市场增加难度比较大。

  相关新闻

  2012年初巴黎欧莱雅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大美妆品牌

  1997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欧莱雅目前经营着包括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兰蔻、科颜氏等在内约20个化妆品子品牌,以不同的定位全面覆盖百货、超市、发廊、药房、化妆品专营店和电子商务等分销渠道。

  欧莱雅中国业绩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欧莱雅中国201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在华实现销售额达到120.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2.4%。这是欧莱雅中国连续第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不过相比2011年,增速有所放缓。

  欧莱雅大众化妆品情况:收购+退出

  目前,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包括巴黎欧莱雅、美宝莲纽约、卡尼尔和小护士4个品牌,据了解整个大众化妆品部贡献了公司一半左右的营收。从欧莱雅近期的动作来看,公司似乎对大众化妆品部做起了“加减法”。一方面,去年8月份宣布收购美即面膜,另一方面将卡尼尔退出中国市场。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