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烟囱”纠结+“车轮”欲望 PM2.5降20%如何完成

2014年01月21日 10:4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两会会场上,雾霾成为全场热议的焦点。上海已明确,PM2.5五年降20%,如何完成责任状?是致力于工业结构调整,还是从机动车污染治理入手,抑或每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这考验着现代化大都市快速发展进程中能否“健康呼吸”。

  “烟囱”的纠结

  一些专家将雾霾元凶指向工业污染。根据相关数据,上海PM2.5的成因中,工业排放占25%。

  “必须反思经济发展方式,宁愿把速度降下来,也要把结构转过来!”张广生委员说得斩钉截铁。虽然重污染企业早已撤出中心城区,但在城郊结合部的区县还是较多,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

  在陈玲委员看来,要对固定污染源加强减排监督,例如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依据雾霾预警等级分批分时段停工减排。对于排污企业重点监控,一旦发现偷排废水污水或是违规偷偷施工的,一律重罚。

  市人大代表徐荣认为,要建立最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上海确定了PM2.5年均浓度下降20%的目标,为完成目标任务,需要制定实施细则和年度计划,建立对各区县、行业、重点企业的考核目标和分解落实任务,加强跟踪评估和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并将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区县政府、重点行业、企业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奖惩。

  “车轮”的欲望

  雾霾天越来越多,但街上跑的SUV却不见少。高品质生活恰恰成为环境质量下降的肇因。

  对上海PM2.5成因的调查显示,流动源排放占据PM2.5来源的25.8%。其中,汽车尾气是首要因素。

  在各条马路上,达不到柴油车“国三”标准的“黄标卡车”依然很多。它们使用时间短,一时难以淘汰。这些货船货车中,绝大多数来自外地,很难监管。对此,柏国强委员表示,“目前本市还剩10万辆左右黄标车尚未淘汰,每年大约淘汰7万辆,按这个速度,到2015年本市将淘汰全部黄标车。对于高污染外牌车的管理,要纳入长三角联防联控机制,对此类流动污染源进行严格管理。”

  在缪长喜代表看来,一方面要提高汽车排放标准。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城市大公交战略。也有委员提出,上海可研究将汽车牌照拍卖收入用作治理空气污染费用。比如学习洛杉矶的做法,将三分之一收入用于改善空气质量,三分之一用于建设排污设施,三分之一用于研发。

  有位代表说,几年前当雾霾影响美国波士顿近郊时,那里的居民之间展开了无车日竞赛,看谁能在一个月之间积攒出更多不开车的日子。这完全是自发组织的行动,大家在挂历上认真记录。这也值得上海借鉴。不少代表认为,应该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而要想社会公众接受电动汽车,企业除了需要做好成本和安全方面问题,还需要政府层面的率先示范。

  “渣土”的诘问

  现场咨询活动中,有备而来的游闽键委员将《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打印出来在桌上铺开,在需要“发问”的章节用红笔作了标注。“这是我在雾霾最厉害的那天拍的,渣土车还是在上路。这些强制性措施,如果对方没有做到,怎么处理?”他掏出手机向对方展示了“证据”。

  环保局工作人员说,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下一轮修订过程中将会涉及这种情况。“有没有公示,能不能听证?”游闽键问得迫切。工作人员表示,上海大气污染防治法也正在修订中,应该会加入目前应急预案中的强制措施。听到这里,游闽键才起身离开。

  “对污染来源构成数据,在没有系统、深入研究之前,不要轻易发布。”在汤静波代表看来,根据刚刚启动的长三角大气污染协作机制,要加强科研协作,共同组织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溯源和防治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的联合研究。他认为,要从监测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深入进行,加大监测网点的密度,特别是对江苏和浙江村镇工业区、工业开发区的监测,进行立体观测采样,可以利用城市高楼、电视塔等设施,建立垂直方向的连续监测站,建立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大气污染模式。“只有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才有足够的权威来判断和公布大气污染的真正来源,才更有说服力,才能让我们的联防联控更有针对性。”

  “长三角区域雾霾联合治理,开了个好头。”一些代表认为,但联合防治还面临不少问题,比如在何种情况、何种程度下,才启动联防联控的指令?建立联防联控的指标、预警和应急体系,除了掌握“火候”与平衡,更需建立在浩大的基础分析与观测“大数据”之上,这是艰巨而考验智慧的当务之急。

  【微观两会】

  @尘世风云:不以经济为中心,不以利润为中心;合理地集约化生产,更多地集约化消费;遏制高消费、不良消费,接近自然。

  @love0009:每个城市的发展模式都不会相同,过去依靠工业化步伐的粗放型城市就要首先致力于工业区域的结构合理性调整。但对于机动车辆排放严重污染的城市来说,治理机动车就相当重要。当然每个人都要深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

  @索菲莺:治理城市空气质量是需要全社会的力量,科研部门要起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政府部门要重视和大力的推动,也需要我们市民的积极参与,推动低碳生活。

  【政府回应】

  大气治污办法今年可通过

  市环保局局长张全说,新公布的《上海市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在预警分级上进一步细化。上海正在研究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考虑将应急预案中的相关措施作为强制性的条款写入其中,届时,相应的处罚规定也会出台。修订后的实施办法预计今年通过。

  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联动防治污染的格局已经形成。上海将牵头筹建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中心,对大气污染实施联防联控,使上海成为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的数据、研判和会商中心。长期来看,要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根本上还是从产业转型升级入手,发展绿色经济,因此未来长三角区域将在节能减排、污染排放、产业准入和淘汰等方面逐步对接、统一相关标准,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科学决策,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一体化发展。记者 王海燕 陈琼珂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