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引擎动力未减 投资“马车”仍会发挥关键作用

2014年01月24日 08:58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在引领我国经济前行的“三驾马车”中,投资“马车”增速虽有回落,但依然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在未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投资在经济增长中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2014年又会如何?

  “三驾马车”中投资依然突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2%),增速比1至11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比2012年回落1.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41%。

  “尽管2013年的投资增速略微回落,但全年19.6%的投资速度也是个不低的速度。2013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0%,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是54.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是-4.4%。”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近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以一系列详实的数据显示出投资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依然占有突出的地位。

  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欧鸿也在1月22日的宏观经济与政策新闻发布会上称,2013年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得到加强。他指出,2013年投资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0.4%,比上一年提高3.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民生领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不减反增。“2013年投资方面的运行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重点领域建设得到了加强。在推进重点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城市基础设施、节能环保、信息消费、养老等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欧鸿指出。

  与此同时,民间投资发展势头良好。数据显示,2013年民间投资增长23.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3%,比上一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投资放缓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进入2013年,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然而,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家并没有推出大规模投资计划,而是以盘活存量、简政放权释放经济活力进行改革。

  “投资增长放缓也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分析说,从2011年开始,随着“4万亿”投资政策的退出以及财政上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限制,尤其是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变得比较谨慎,加上信贷处于稳中偏紧状态,很多大项目受到了影响,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2013年以来,新一届政府着重加强调结构、转方式,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提出确保经济增长率不滑出“下限”、密集出台减轻小微企业税负、引导民间投资激发活力和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虽然这些措施对短期的经济增长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影响,但对我国经济长期的持续健康发展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今年城镇化继续推进、中西部交通设施的改进、棚户区的改造、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投资还是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马建堂如是说。

  2014年投资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2013年中国经济图谱完成,2014年轮廓初现。面对充满希望的2014年,我国的投资“蓝图”又会如何展现?“预计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放缓,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增速将有所回升,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然而基础设施投资受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影响可能会有所回调。

  但长城证券研究报告显示,虽然从结构上看,2013年投资仍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拉动力量,但从季度数据看,投资的拉动作用在下降,而消费的拉动作用在上升。预计2014年中国的经济将主要由消费来拉动,而投资增速在资金面压力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将呈现一定的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当中,投资在经济增长中会处于一个什么地位?

  专家指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投资还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一是由于我国基础设施的投入空间还非常大;二是即使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也有很大的投资空间。以治理雾霾为例,在雾霾治理领域仍然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

  “2014年我们仍将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欧鸿说,2014年国家发改委将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任务,抓好在建项目建设。包括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培育新的经济支撑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陈兰君子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