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乳业发展“马上更有信心”

2014年01月29日 17: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月29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8日上午来到伊利集团液态奶生产基地。在化验室,习近平了解了企业产品检测情况,听说原奶从进厂到出厂要检测数百项指标,他对此表示肯定。他还察看了企业的生产线,并向企业负责人询问生产经营、节日供应情况,叮嘱他们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引起市民跟风的“包子热”还没散去,国家主席习近平又来到乳企关心起老百姓广泛关注的乳品安全问题。这一次会不会引起一波“牛奶热”还不得而知,但习近平对乳企安全控制的肯定,倒无疑是为老百姓打了一剂“强心针”。

  近年来,从国产奶粉因安全问题引发信任危机,到此前以“百分百纯净”为宣传口号的新西兰乳制品也曝出含肉毒杆菌,消费者在瞠目结舌的同时,对于“乳品质量安全”的神经也变得越来越脆弱而敏感。

  据了解,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伊利建立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三全”质量管理体系,涵盖了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以及市场监督的全线监控流程。除此之外,伊利还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追溯程序, 从原奶收购车辆的GPS跟踪,原奶入厂后的随机条形码、生产过程的产品批次信息跟踪表、关键环节的电子信息记录系统、质量管理信息的综合集成系统和覆盖全 国的ERP网络系统,实现了产品信息可追溯的全面化、及时化和信息化。

  应该看到,经历过食品安全危机后,国产奶粉企业无论在生产工艺上还是在质量安全控制上,都有了长足进步。重要的是,本土乳企要树立良好形象、重新赢得人心,就必须了解消费者为何对洋奶粉趋之若鹜,对国产奶粉望而却步。也有业内人士建议,乳企应推进供应链的“全链”管理,建立健全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才是提振消费者信心的关键。

  事实上,保障食品安全除了企业自身的严格管理和诚信意识外,和政府监管部门是否作为也密不可分。

  而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门到企业都把乳品质量安全作为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目的就是提升乳品质量,维护乳品的安全,规范乳品产业的发展。

  2013年,仅是针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我国就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打出质量提升的“组合拳”。

  2013年12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外公布了被称为最严新政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细则》制定了新的标准,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原辅料把关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条件要求。

  很显然,国家希望通过高标准严要求来提升国内乳品质量和重建消费者信心,并且通过支持国家大型乳品公司,提升行业集中度。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家此举正是意在将不符合标准的公司清理出局,从而降低整个行业出现问题的风险性。

  当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和要求,而企业和政府在不断为此作出努力的同时,需要的正是拿出最大的责任心规避排除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用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管理制度和检测程序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在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技术不断提升和政府监管机制日臻完善的过程中,切实做到“蹄疾而步稳”。(中新网财经频道)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