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情人节档影片创记录 吃透“观众缘”成票房法宝

2014年02月19日 10:19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马年大年初一,《爸爸去哪儿》以9200万元的首日票房成绩创下2D华语片纪录。冠军宝座还未坐热,情人节当天上映的《北京爱情故事》就以1.02亿元刷新这一纪录。

  “纪录就是用来破的。”短短半个月时间,这句话被两度证明,中国电影市场的热度可见一斑。而《北京爱情故事》和《爸爸去哪儿》还有一个相似点,都具有荧屏基因:《爸爸去哪儿》是热播同名综艺真人秀的衍生品,而《北京爱情故事》也有两年前的同名电视剧版。荧屏到银幕,两部成本不高的影片出人意料地登顶,有人总结,“观众缘”是两部影片成功的一大因素,这不单指电视节目热播的观众基础,也关乎题材、内容本身的贴近度。亲子与婚恋虽不是万能题材,但故事若讲得好,是最能激起大众共鸣的。

  陈思诚编导的电影处女作 《北京爱情故事》,周末3天破2亿元票房,连创多项纪录,包括内地影史2D华语片最高首日成绩、最高工作日票房、情人节当日爱情片最高票房、最快过亿华语爱情片等。业内分析,电影火爆与主创阵容和片名都有关系。2012年播出的同名电视剧积累了受众群,陈思诚、佟丽娅加上梁家辉、刘嘉玲,之于同名电视剧的主创阵容有延续又有强化。影片的营销也格外猛烈,除常规的新闻发布会、巡回宣传等,地面广告也出手阔绰,就连近期最热门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网站播放片头也贴上了电影宣传片,宣传攻势可谓无孔不入。

  片名、主创、营销固然都是电影卖座的必要外壳,就品质而言,《北京爱情故事》在时光网、豆瓣网的网友评分均在6分以上,在国产片中排名领先,结构和内涵表达的完成度在国产都市爱情类电影属中上水准。虽在电视剧版基础上推出,但电影版的故事截然不同。导演陈思诚称将影片“献给在北京打拼的人”,五段故事涉及十年之痒、北漂等社会话题。陈思诚表示,他坚持保留被认为商业性最弱的高中生与老年人两段故事,而从观众口碑来看,恰是这两段故事打动了不少人。有网友点评,校园里的青春悸动是“回不去的过去”,而斯琴高娃和王庆祥演绎的黄昏夫妇则是“期盼的未来”。

  去年2月14日以2.05亿元票房成为 “全年最高票房日”,令情人节档变得更炙手可热。今年情人节,除了《北京爱情故事》,还有6部国产爱情片应景上映,但在银幕数比去年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单天2.1亿元票房只比去年同期高出500万元,而《北京爱情故事》为当日总票房贡献近半份额。剩余6部,有的甚至因票房数据太低而“暂无记录”。可见,即便在相应档期,“谈情说爱”仍非通吃题材,观众缘的根本还在内容本身。比如,一样是同名电视剧的电影版,一样以北漂青年为题材,《奋斗》的电视剧热度不逊于《北京爱情故事》,但同名电影就反响平平,票房非常一般。电视剧的故事再拍一遍,电视观众的数量基础并不能转换为观众的电影消费认可。专

  家也提醒,2014年开局,《北京爱情故事》和《爸爸去哪儿》以亮眼票房成为市场现象,但中小成本电影带给人的消费体验是比较接近的,很难唤起观众再一次的消费冲动。除了短平快的运作,要吃透“观众缘”,电影人还要在内容上多下功夫,开年的好势头才有望延续。(本报记者 施晨露)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