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建言发展奶农合作社缓解中国“奶荒”

2014年02月19日 18: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 丁栋)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农村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荷乳业合作社模式专家咨询会19日在京举行,关于如何缓解中国的“奶荒”、乳品价格上涨以及建立质量安全制度,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应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的政策“东风”,鼓励农户建立奶农合作社、发展中型牧场,缓解日趋严重的“奶荒”。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中国乳业现代化应借鉴荷兰模式,荷兰3000万亩耕地,平均光照不足中国的60%,一个农业劳动力一年却可以创造4万欧元的收入,是中国的20倍,创造了农业的奇迹。

  世界乳业巨头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是一家合作社性质的跨国公司,其中国乳业总监尚昊哲(AtzeSchaap)介绍,荷兰经验是鼓励农场主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合作社又进一步控股大型乳品公司。合作社使每个奶农都成为质量管理的主体,正是这种“人人管人人”的自律机制,保证了荷兰乳业140多年来的高质量。

  郑新立表示,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来看,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建立一个农户关心食品质量安全的利益机制,没有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荷兰乳业合作社模式为中国提供了借鉴,通过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可以对加工企业控股、参股,农户不仅可以赚取到种植、养殖环节的利润,而且可以直接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

  “发展合作社是维护中国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的载体,要使合作社成为维护食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这样才能解决我们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郑新立称。

  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肖知兴认为,荷兰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公里,不到浙江省面积的一半;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00人,是中国的3倍,人均耕地面积0.9亩,仅为中国的75%。然而,荷兰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重要乳制品出口国。因此,荷兰的中型牧场和奶农合作社之路,更加值得中国借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指出,中国农业有自身的国情,发展中国乳品业,关键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符合科学规律的产业模式,把乳业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导权交给奶农。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农业现代化方向以及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的路径,正是化解我国乳品业难题的突破口。

  党国英指出,目前中国承包50亩以上的大户已有278万户,88万户家庭农场的平均规模大概有200亩,起步阶段的中小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年底达到95万家。未来一段时间,合作社不仅要尝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更要鼓励向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向利润丰厚的产业链下游发展。

  “荷兰菲仕兰的奶农立足乡土,成为工业和商贸公司的股东,也为我国通过农村经济组织创新,解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提供了思路,”党国英表示,以制度供给和模式创新突破资源瓶颈,中国农业现代化前景值得期待。(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