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十二五”期间中国生态湿地工程投资129亿元

2014年02月24日 02:2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访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

  新近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湿地总面积在10年内减少了339 .63万公顷,减少率为8.82%,其中337.62万公顷为自然湿地。

  湿地的减少,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保护湿地,我们该付诸怎样的行动?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

  记者:目前湿地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马广仁:湿地保护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可依,我们现在确实需要一部法律。现在破坏湿地,我们只能从舆论上谴责、从道德上谴责,并没有制度上的约束。

  第二问题就是保护的同时,如何进行合理地利用。第三个就是更好地建立起保护体系。湿地保护的科技支撑,目前还不是很到位。

  记者:中国目前有19个省级的湿地保护法规,但是国家层面没有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您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马广仁:从2003年我们就着手进行湿地立法的调研,11年来,我们通过调研、通过协调,应该说在很多问题上逐步趋于一致。我们专门成立了有16个部门参加的国家湿地公约履约委员会。出台国家湿地保护条例,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各个方面达成一致,才能够顺利出台。我想通过我们的努力,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条例有望在一两年之内出台。

  记者:我国在湿地保护和利用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马广仁: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试图在农业发展中求解湿地保护之道。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

  我们国家目前的利用,大约有四个方面,一是水资源的利用,比如建设发电站、大坝、水库等。第二就是单一要素的利用,如鱼、虾、蟹。第三就是种植业、养殖业的利用。第四就是生态旅游的利用。

  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我们一直在做,但在可持续利用方面做得不够好。

  记者:在“十一五”期间,国务院批准的生态湿地工程的项目投资额大概是90亿元,但是实际的资金到位率,可能也就达到38%。在“十二五”期间,计划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多少?

  马广仁:90亿里中央投入是42亿元,地方配套48亿元。应该在“十一五”期间投入的42亿元实际没有投到位。到了“十二五”,我们就把“十一五”遗留下来的自动转移到了“十二五”。

  “十二五”国家规划是129亿元,其中中央的是55亿元分了两块,一块是作为项目,就是发改委项目投资大约是40亿元,财政投资是15亿元。我们搞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其实用的钱就是财政的钱,按照55亿元算,按照发改委的40亿元算,大约每年应该投到8亿元,但目前也没有完全投到。

  发改委表示,既然有规划,要尽可能投到位。根据我们国家目前的财政情况,应该说能够投到位。

  记者:去年6月,国家林业局正式向社会宣布,到2020年湿地不得少于8亿亩。一些地方已陆续进行湿地补偿机制的试点,据您了解效果如何?

  马广仁:效果很好。如江苏的苏州,广东等都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我觉得大体上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湿地保护以后,限制了一些开发利用,使得当地社会的经济受到一定影响,应该给予补偿。第二个是通过保护以后,周边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受到损失,也应该给予补偿。

  2014年,从国家层面要进行生态补偿的试点。(记者 张海鹏 孙秀明 张敬尧 刘畅

【编辑:张培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