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香港未来经济最大隐忧是什么

2014年02月27日 14:0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2013年受欧债危机和美国财赤不断上升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继续疲弱,欧美经济缓慢复苏。美国在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下,以货币泡沫拯救债务经泡沫获得成功,为市场注入强劲的流动性,改善了就业状况(去年底失业率回落到6.7%),IMF去年10月预计美国经济可实现1.6%-2%的增长,美股道指也连创新高,并突破16577点的历史高位,全年升幅达30%。以此同时,美国激进货币政策所带动的全球量宽货币流动,亦推升了全球通胀,作为全球最自由开放市场和坚守联系汇率不变的香港首当其冲,在通胀上升,货币贬值,产业空洞和泛政治化冲击等多重压力下,失业率虽保持3.4%的低位,但经济继续疲弱,预计本地生产总值仅2%的增长。加之受内地经济下滑和地方债务危机拖累,恒指全年表现不济,维持19855点至24038点的窄幅震荡整理,年末收于23300多点,仅按年上升2.87%,市值亦萎缩到13.8万亿港币。

  进入2014年,美国启动量宽政策退市周期,虽然美联储每月减少买债450亿至750亿美元,但暗示利率政策可能明年才会作出调整,因此仍维持0-0.25厘的低利率水平,香港游资出现撤离现象。同时,鉴于内地股市已筑底多时,未来6年经济也保持不低于7.5%的稳健增长(2013年GDP增长7.7%),早前已有多间香港大行纷纷发出恒指今年将上升到25000点至28000点的预测,但笔者认为前景并不乐观。因为香港的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状态,已受到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和香港政治生态双重因素的影响。

  首先,居于经济层面的分析,受美国量宽退市节奏和利率政策即将逆转影响,将导致囤积香港的国际游资逐步撤出,外流欧美或其他新兴市场,如俄印及东南亚。以财富效应为主体的香港经济和恒指将受拖累。

  第二,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日益加深,内地仍是香港经济转型、重建产业价值链的重要市场和动力来源。加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确立加快财政、金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环保等全方位改革目标,中央已成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组长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并将全面推进由上至下的深化改革和绿色生态产业经济的重建,未来6年国民经济将保持不低于7.5%的稳健增速,这无疑又将给香港经济带来强劲支持。关键是看香港能否抓住机遇,团结一致,和衷共济,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重建。

  第三,内地A股沪综指过去4年均在2000点上下的历史底部徘徊,已基本消化地方债务危机和经济下滑(国际市场需求和自身结构调整所致)的负面影响,且国家审计署已完成对地方债务的审计普查(总规模17.89万亿人民币),确认风险可控(全国政府债务综合负债率为39.43%,低于国际风险控制标准的60%),中央也明确了处理和控制地方债务的指导方针(如: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展开债务重组、允许发新债偿还旧债等)。因此,预计内地股市今年上半年将迎来转牛时机。理论上,港股随美股完成新一轮调整后,也将受内地股市的支撑和带动,启动新一波上升行情。这就是各大行对恒指乐观预测的支持理据。

  第四,香港目前面临最大的发展困境,仍是泛政治化与激进民主的肆意宣泄对社会、经济的冲击,及内部日益严重的政争分化和反对派“拉布阻挠”,致使新一届特区政府难以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谋划推进经济发展。目前充斥社会坊间,占据传媒视听的所谓“占中”、“港人优先”“普选公投”等概念以及不断上演的示威游行,或可能成为当前香港社会和政局稳定最大的困扰,这也将是香港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大的阻力。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要发展香港理性民主,促进社会和谐;更不是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或可能是以政治内耗乱港。

  香港首富李嘉诚近年来已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逐步调整在港投资策略,被市场误解为李嘉诚将撤出香港。李嘉诚已明确表示,自己爱国爱港,不会撤资香港,只是因应“市场变化”作出策略调整,长江中心仍屹立中环就是最好的证明。笔者认为,李先生所担心的“市场变化”正是香港不断泛滥的自由民主与政治宣泄。去年底李嘉诚已多次发出警示“2014年香港政治将冲击经济”,诸多事实证明,李嘉诚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普遍港人已亲身体验。可见,“政治冲击,乃至沦陷经济,才是香港未来发展最大的隐忧”。因此,香港同胞应积极推动理性民主,促进社会和谐与全力发展经济的正能量和最强音,如此方可确保香港依法循序政改和2017年特首普选的顺利实现。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