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两会表委再呼吁将起征点提至5000元

2014年03月06日 10:5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个税起征点问题受到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继2011年在全国“两会”上提议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之后,惠州籍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今年再度发出呼吁,建议加大对高收入群体征税力度,适当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率,以缩小贫富差距。

  记者昨日从TCL集团获悉,李东生今年带去了4份建议,涉及改革收入分配机制、扶持液晶面板产业、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加速雾霾污染治理等方面。

  建议1:对高收入群体加大征税力度

  在《关于进一步提高最低收入水平,落实收入分配改革机制的建议》中,李东生指出,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在国际“警戒线”0.4之上,社会收入分配差异较大。“当前社会收入分配的一个现状在于,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差距越来越大。”他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年工资为28752元,而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年工资达46769元,非私营部门的工资比私营部门的高出63%。

  对此,他提出,应解决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规定的问题,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打破和削弱垄断,营造平等有序的市场环境,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行业薪酬差距。

  同时,李东生还强调要利用好税收杠杆,比如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曾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得到30多名代表联名,形成了议案并获受理。今年他再度提出,将个税征管重点转向高收入阶层,加大对富人征税,对收入偏低者则应“减负”。

  他认为,“依据‘调高、扩中、提低’的原则,应加大对高收入群体征税力度,适当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率,提高起征点到5000元。”

  建议2:液晶面板进口关税率提至8%—10%

  在《关于推动关键技术创新,促进信息产业战略发展的建议》中,李东生坦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饱受“缺芯少屏”之痛。

  李东生对液晶显示产业的发展机遇表示期待。他说,目前终端市场需求强劲,中国市场在2011年成为全球最大液晶电视消费地区。他认为,面板产业应由国家统一规划,设立平板显示产业专项资金,并在进口设备增值税和关税减免,出口退税、贷款贴息等方面加强扶持力度。

  同时,他希望政府在关税政策上给予支持,增加对国内平板显示企业的保护。“国内新建项目比国际厂商的设备折旧费用高8%—10%,这是企业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国家应该通过适当提高电视液晶面板进口关税,给予国内企业合理的保护。”他建议提高液晶面板进口关税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8%-10%。

  建议3:乡村教师纳入保障性住房范围

  “占70%人口的农村,800多万乡村教师却要承担着6000多万学生的基础教育工作。”对于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群体待遇偏低、生存压力较大的问题,李东生呼吁改善乡村教师的境况。他在《关于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福利,为农村教育留住“根”的建议》中提出,须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福利,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乡村教师收入过低是行业性问题,贫困地区、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师情况尤为严重。”他说,由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长期以来投入不足,乡村教师在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方面缺失严重,甚至体检也无法保障。

  他认为,要完善补助、激励及晋升机制,除基本工资以外,应通过补贴、特殊津贴等多种手段保证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他说,要将乡村教师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并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同时通过“以奖代补”对优秀人才给予补贴。

  建议4:把雾霾治理纳入政绩考核

  在《关于运用创新技术改造环保产业,加速治理雾霾污染的建议》中,李东生认为,要解决PM2.5等空气污染问题,立法是最根本的途径,须建立相关的环境和空气标准,并对已有规范进行修订。同时,还应运用有效技术手段,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使用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在各省市、各区域之间要形成联防联控机制。”

  他还建议将空气污染、雾霾污染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实施“城市空气质量限期达标—各级政府定期通报—责任事故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完善的政绩考核体系,从根本上提供空气污染防治的体系保障。

  在发展环保产业方面,李东生认为,要加强对于智能环保技术研发、智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及政策扶持力度,适当使用政府补贴和税收免除等政策手段,鼓励民众使用环保产品尤其是智能型环保产品。南方日报记者 周欢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