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虎城:搞活流通促民生 深化开放谋发展

2014年03月07日 20:4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商务部长高虎城7日在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介绍了中国商务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最新情况,并就公众关注的内贸流通、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与推广、外贸形势、贸易摩擦以及APEC中国年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组合拳保障内贸流通 多举措解决“买难卖难”

  “内贸流通与民生联系密切。我国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特点是小生产、大市场,所以流通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高虎城说。

  针对“买难卖难”,商务部出台了免征蔬菜、鲜活肉蛋等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增值税,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等优惠政策;会同交管部门制定措施,解决城市生活必需品配送车辆停靠难、运行难、装卸难等老大难问题,支持农贸市场和社区连锁店升级改造。

  “大家应该能感受到,前两年个别农产品和农副产品那种狂热地被炒作的现象越来越少。”他说。我们在网络上开通了市场‘买难卖难’应急机制。哪里要什么产品,就引导到相应的卖难地区采购。

  缩减上海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 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继在上海建立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后,已有包括广东在内多地区提出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申请,高虎城表示,商务部正与有关部门和相关省区市密切联系和沟通。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五个月来,各方面进展正常,初步的评估是正面的。”他说,下一步,将在评估和总结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础之上,继续完善和缩减试验区的负面清单,健全试验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体系,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对今年外贸增长7.5%充满信心 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

  尽管年初中国外贸出现波动引发外界担忧,高虎城表示,综合分析整个国际市场形势,对今年中国外贸实现7.5%的增长充满信心。

  “从国际需求看,今年国际经济保持继续复苏的势头,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需求会缓慢增长。这对中国的出口有帮助。”他说。新兴经济体虽然出现了经济放缓状况,但经济基本面良好,有能力在今年回升和好转。

  他认为,国内方面存在两个有利因素:一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外贸企业内生调整和内生发展动力出现变化;二是体制机制创新将激发企业的制度红利,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他说,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出口总额约占全球贸易的12%。中国外贸不仅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杰出贡献,也为国内经济发展,比如就业,作出重要贡献。

  高虎城表示,虽然中国已成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仍不是贸易强国,表现在出口产品中绝大部分附加值比较低,自有品牌比较少,在全球的营销网络和营销方式也比较滞后。下一步向贸易强国迈进的过程就是调结构、转方式的过程。

  进一步扩大开放 特别是改善投资环境

  在谈到中国的外商投资环境时,高虎城明确表示,中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扩大开放,特别是改善投资环境。

  “首先在服务领域,针对金融、教育、文化、医疗、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十个服务行业和一般的制造业,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放宽外资在股比和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限制。”他说。

  据介绍,中国去年实际利用外资1176亿美元,增长5.3%。

  以平常心看待贸易摩擦 用互利共赢的方案解决争端

  高虎城表示,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后贸易摩擦在某种意义上会成为平常现象。对贸易摩擦,要用平常心来看待。

  在回答有关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的问题时,他说,这一贸易争端的解决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解决争端中,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沟通、和解、合作,找到一个互利共赢的、妥善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付诸贸易救济或采取关税措施。

  推动APEC中国年取得积极成果

  今年,中国在时隔13年后再次成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道主。APEC贸易部长会议5月17日至18日在青岛举行。

  高虎城说,APEC中国年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中方将同其他成员一道,共同推动年底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取得积极务实、面向未来、惠及亚太的成果,为促进本地区共同发展、巩固和进一步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作贡献。

  在回答关于“中国有无考虑要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提问时,高虎城说,TPP是一个高水平的贸易协定。中方高度关注TPP谈判进程,态度是包容开放的。中方正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的谈判方保持信息的沟通。

【编辑:黄艳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