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4年世界经济趋势向好 但不确定性仍存

2014年03月25日 08:5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杰弗里·萨克斯

于尔根·费琛

刘世锦

奥斯坦-古斯比

马丁·沃尔夫

朱光耀

    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经济峰会,3月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在专题为“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的研讨会上,中外嘉宾纷纷畅所欲言,把脉全球和中国经济。

    朱光耀:世界经济还有多种不确定性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从国别和政策层面分析了世界经济在多方面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

    在国别方面,他分析了五大不确定性。

    其一在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及其对全球金融和世界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他表示,美联储3月20日会议改变了市场预期,今年10月份美联储会完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在此后6个月内可能启动加息进程。这虽然是对美国经济复苏充满信心的体现,但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其二在于欧洲形势仍具有挑战性。需要警惕的是欧洲的结构改革仍然没有到位,一些国家的社会承受能力面临着新的挑战,欧洲在全面复苏进程中任重道远。

    其三在于日本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日本政府为了保证在提高消费税的同时,经济不受大的影响,同时推出了5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但从历史上看以往经济刺激计划在日本基本上没有过完整实施的结果,日本结构调整将取决于日美T PP谈判博弈的结果。

    其四来自新兴市场经济发展。从去年5月份以来,市场因美联储政策预期出现了巨大的振动,新兴经济体走向明显分化。一些情况较差的国家,如土耳其、南非和俄罗斯在经济方面遇到较大困难。

    其五是新的地缘政治的挑战,特别是目前乌克兰的局势造成了对乌克兰、俄罗斯经济、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

    从政策层面看,朱光耀也指出三大不确定性。

    一是整体的国际增长的不确定性,不久前G 20财长会提出全球经济在未来五年增长两个百分点,如何实现尚不确定。二是全球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非常规货币政策推出后如何布局并不确定。三是IM F如何实施乌克兰救援及如何应付未来全球其他地方可能发生的危机方面并不确定。他表示期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够实施真正的改革。

    杰弗里·萨克斯:四大威胁因素影响世界经济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用四大威胁因素来分析世界经济可能受到的冲击。

    他表示,虽然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比较乐观,但是石油价格攀升、信贷规模过度膨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甚至带来全球性危机。

    萨克斯说,目前世界能源市场虽然比较稳定,美国在积极开发新的能源,但中东地区可能导致油价不稳定的风险一直存在。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势必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冲击。在全球信贷市场方面,整个信贷的形势已经向好,或已改善。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主要经济体来说都有风险,比如说欧元区危险还没有结束,克里米亚的局势可能也是未来金融市场波动潜在的触发点。此外,还有中国影子银行的危机。萨克斯指出,气候变化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冲击会被许多人忽略,但却是客观存在的,应给予足够重视。地缘政治风险方面,克里米亚危机并不是小危机,未来会出现什么情况难以预料。此外,在中东地区也有很多热点,有很多地区还是很不稳定,都可能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干扰。

    马丁·沃尔夫:全球经济确实正在复苏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则从较为积极的因素方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马丁·沃尔夫认为,全球经济确实正在复苏。有预测认为,美国经济在2014年实现3%的增长,欧元区在连续几年G D P收缩的情况下,今年可能会实现1%或1.5%的增长率,日本可能也会有1.5%,而英国可能是这些国家中预期增长最快的,亚洲地区以及包括撒哈拉以南的经济也在增长。总体来说,未来经济的预期还是向好的。

    他具体分析了乐观情绪的依据。

    首先,金融状况在不断改善。整个北大西洋地区长期债务发行的收益率在下降。德国、英国和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十年期债券收益率的利差已经从六个百分点慢慢降到了一个百分点,显示金融市场的改善以及市场对于危机的恐慌已经结束。其次,发达经济体中没有任何通胀风险,至少从现在来看是这样。另外,所有发达国家的G D P增长或者产出都是低于危机之前的趋势产出的。尤其是在美国、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金融情况在改善、通胀可控而在产出方面有巨大的潜能是拥有经济继续增长乐观预期的基础。

    沃尔夫同时也表示,在结束长达六年的超积极货币政策后,可能会有出现长期停滞的威胁。货币政策的正常化会对资本市场和资金流造成冲击。在内需增长方面整个欧元区增长非常乏力,整个欧元区的一大情况是过多依赖于出口或外需,欧盟还面临非常巨大通缩的风险。

    于尔根·费琛:欧洲经济在经历漫长的复苏

    德意志银行联席首席执行官于尔根·费琛也从较为积极的因素方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发表了见解。他主要谈了他对欧洲经济的看法。

    他认为,欧洲经济在经历漫长的复苏。2014年欧元区经济可能会有1.5%的增长,但仍低于美国的水平。美欧之间有较大的增速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在结构方面、过去五年遗留的问题以及欧洲企业更乐意在美投资。

    费琛对欧洲金融方面取得的进展表示了赞赏。他认为,欧洲央行在金融体系稳定方面的工作表现出色。已经达成的欧洲银行业联盟是过去几十年来在欧元区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银行联盟将解决欧元区很大一部分的企业的融资问题,对欧洲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非常健康的支持。费琛还表示,欧元区需要有信心的改革,需要经历政治和社会的改革,努力提高经济竞争力,解决高失业问题对欧元区社会稳定造成的潜在威胁。

    对于乌克兰局势,他认为对欧盟影响不大,但可能会有溢出效应,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如果局势升级的话,那么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不过现在对欧洲没有什么影响。

    奥斯坦-古斯比:美国可能是复苏的一年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奥斯坦-古斯比表示,以往美联储对经济的语气通常都较乐观,不过今年美国经济有可能成为复苏的一年,企业已经恢复了盈利,但是复苏步伐较慢,就业没有改善得很好,就业市场是美国的一个紧迫的问题。

    他认为,美国的就业结构并不完善,但是现在趋于进一步完善。每一个空缺职位所应对的失业,大概是1.2,在一个正常的衰退里面这个数字增加到了2。在最近的一个危机里面一个空缺职位有7个失业工人,现在降了一点,但是还在3左右。现在从危机中走出来的一些行业、部门还是有一些空缺,但是找不到有合适技能的人去填补。很多失业是周期性的。

    美国经济目前更多地是靠私营部门来拉动复苏,而政府则还需要解决政治层面上的不确定性,如贸易授权,还有在税法、税收方面的改革。不确定性解决后才能有实质行动。

    刘世锦:中国有待完成增长阶段的转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则从中国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世界经济影响着中国经济,而中国经济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的经济。

    他首先点明了中国经济发生的两大变化。一是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增长阶段的转换期,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一个中高速的增长阶段。二是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具有中长期意义的转折性变化,从以投资、工业为主,较多依靠外需转向消费、服务业为主,更多依靠内需。2013年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外贸出口增幅明显回落。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出口竞争力的变化,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投入增长速度也在减缓。

    他表示,中高速增长期的底在何处,还没有探明,因此经济还可能有一个探底的过程。

    目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不过中国经济仍然具备稳定增长的基础和条件,应力争在今后一两年内能够完成增长阶段的转换,进入一个新的稳定增长的轨道或者状态---能持续五年甚至更长的中高速稳定增长期。在这样一个增长的新常态下应该力争实现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处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的目标。

    他表示,中国应积极应对三方面的重要挑战。

    一是有效地把控和化解转换过程中的财政金融风险,当前的风险集中在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和影子银行等领域。他们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传导形成了一个风险传递的循环。二是,有效提升非贸易部门的效率,纠正行政性垄断的非贸易部门,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资源配置扭曲状况,提升效率。三是挑战新的增长领域,并促进多种形式的创新,拓展新增长领域,提高与先行者并驾齐驱甚至领先的可能。

    为应对挑战,要深化改革,以稳增长、促转型来倒逼改革,加快推出针对性强、时效性强的改革措施,或者说是一些快变量改革的措施,对增长和转型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他认为,分类清理地方融资平台,规范地方债务发债;破除行政性垄断,促进竞争,加快基础产业领域的改革;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模式,着力推进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对外开放等是未来可实施的措施。他提出了在铁路改革、电信领域、石油领域等方面改革的一些思路。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