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力资本视域下公务员可加薪 工资应适度透明

2014年03月27日 10:17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王多

  经济学家更愿意用成本和效益来衡量一件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做。如果一个公务员嫌工资少、待遇低,大可另寻他路,何必非要挂在“公务员”这颗树上?

  不过,当追问公务员工资该不该涨这个问题的时候,经济学家们依然用的是成本和效益的工具来解释,结果是:“应该涨。”

  在说明理由时,经济学家用了成本中的一个概念——人力资本和效益中的一个概念——社会生产率,来向我们解释原因。如果我们承认每年多达数百万人挤破头竞争有限的公务员岗位,如果我们承认国考热是一个眼睁睁的事实且持续十数年之久,那我们就应该承认这样的结论——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社会平均水平还是要高出不少的。

  用经济学的说法,公务员是一种高素质劳动力的体现形式,是一种具有结构优势的人力资本构成形态,高素质意味着高投入(教育成本),因此其寻求高回报,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正常而合理的要求。

  那么社会应该给公务员涨工资吗?回答也是肯定的。经济学家的逻辑是,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有40%—50%的贡献率是人力资本投入的功劳。这是有实证研究作基础的。美国的一位叫马歇尔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是研究这方面的权威。既然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要素驱动,在经济增长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从增长中获得回报,或者社会给予回馈,也是正常和应该的。

  进而言之,公务员作为一种高素质人力资本投入,承担着社会管理的重要角色,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社会生产率提高所起到的作用,是社会必须给予其高工资高回报的客观基础。

  如果公务员连续10多年没长过工资的传说是事实,或者如有媒体调查所言,目前公务员的工资还远未与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直接挂钩,试想连低保都已经与时俱进地跟上经济增长率,那么社会没有理由不对公务员的工资进行自然校正与匹配。

  以上是部分经济学家们的一些看法,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阐述,是“应该如此”的事体。但理论碰到现实,却往往苍白无力。我们见到的是,整个社会对公务员加薪这件事持一种负面的态度。在这一点上,公众与社会学家如出一辙。他们使用的“工具”是“公平”。给公务员加薪,有违社会公平,原因有三:一是公务员的工资并不低。看得到的是低工资,看不到的是高福利。比如机关食堂、幼儿园、自住公房等等。这些加起来,能说公务员收入低吗?二是公务员的权力寻租行为。一个行政项目的审批,一个建设项目管理经费的潜规则使用,官员一夜致富,不是传奇,更不是神话。三是公务员作为人民公仆,本应就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公务员的工作不全是市场行为,不需要一定打上价格标签,它也有部分的公共服务职能。让社会为此埋单,颠倒了主仆关系。

  公务员可以涨工资,但在涨之前,有些条件或者前提需要准备好、准备充分。比如,学者们建议,面对公众的质疑,公务员的工资应该适度透明,适当公开。尤其是隐性福利,应当对社会有个交待,否则一味地捂着掖着,对公务员本身不负责,也伤害了广大公众。另外,应当切实做到把权力关进笼子。有效斩断贪腐的利爪,让权力无租可寻,这样人们才能对公务员的高工资有一个平衡的心态。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对公务员的工资要有一个比较符合理性的制度把握。比如让它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一点点,足矣,高得太多,之于今日中国之国情,似乎很难服众。

  只有这些条件具备,公务员工资的上涨应不成为一个问题。至于达不到一些公务员高工资高回报的预期,那只有“勿入此门,请走他路”的自然选择了。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