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治低价药“市场失灵”先治“市场扭曲”

2014年04月17日 09:5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和静钧(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据报道,国家卫计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定点生产、药品储备、取消限价等若干措施,以保障低价及短缺药品的供应。

  以上《意见》所提到的“定点生产”,其实早在2012年就试点推行,此番以政策文件形式推出,释放了“定点生产”范围会扩大的信号,然而,对于市场有序供应机制而言,并不是“定点”越多,市场就会越活跃。从“药品储备”上看,国家储备制度一般指向“战略性物资”,如在药品领域,季节性不确定暴发的禽流感的特效药达菲韦尔,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战略储备”,而把常用“低价药”列入代价不菲的“储备制度”,是否真正可持续,依然前景不明。

  坦率地说,《意见》并未刻意对“低价药”与“短缺药”加以甄别,这才造成《意见》所列保障措施的前景评估的负面影响。有些“短缺药”,或可能是低价药,也可能是高价药,原因是成本低或高,但需求很少,市场难有充分的供给,却又在临床治疗中非常需要,没有替代药品,它列入“定点生产”和“药品储备”,那应是理所当然。然而,很大一部分“低价药”沦为“短缺药”,却非以上原因使然。

  在“有效市场”环境下,低价药凭借价格优势,应在市场中广受欢迎,在同样疗效的低价药与高价药之间,一个理性的患者,更倾向于使用低价药,一个理性的医院,在其处方中,也更会作出使用低价药的选择。在需求的刺激下,一个理性的制药企业也会更倾向于向社会提供这样的产品。在“有效市场”环境下,只有需求极少的低价药品,才有可能从市场扫地出门。

  然而,今天所面对的现实是,所有低价药都面临着同样被扫地出门的困境,所有低价药都纷纷走向“短缺药”的归宿,这显然是市场被扭曲的结果。造成市场扭曲的表象是“低价药”因成本加大、利润下降,很多制药企业不愿再生产,而医院追逐高价药中所获得的利润回报,而更愿意使用高价药。

  也就是说,今天的药品价格格局中,“低价药”异化为“低利润药”,“高价药”异化为“高利润药”,在失灵的市场环境下,追逐利润垄断导致了对药品的非理性选择,究其主因就是“以药养医”制度。

  唯有认真找出“以药养医”的制度桎梏之根本办法,方能重新唤醒医药市场的基本理性,也才能让医师走出“药商中介”的舆论指责。由此来看,《意见》初衷虽好,但从其长远意义而言,算不上是救治当前“市场失灵”的良药和猛药。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