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出师不利 林肯二次入华前景引人担忧

2014年05月06日 08: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从2006年开始,我就梦想能把林肯带入中国”,“今天这个梦想终于成真了。”显然,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对于旗下高档品牌——林肯正式进入中国显得有些激动。然而,就在林肯入华当月,便传出其在美召回MKZ轿车的消息。“二进宫”尚未出师,后院偏偏着火,让人们不禁为林肯在华前景捏了一把汗!

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

  入华新车召回,平台或遭遇信任危机

  2014北京车展前夕,美国高档车品牌林肯在京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并将于今年秋季进口两款新车——四门轿车林肯MKZ以及SUV车型林肯MKC。就在林肯入华钟声余音未消之际,欧洲媒体发布消息,因前排座椅存在问题,林肯将在美国召回43135辆MKZ轿车。

  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表示,此次的召回不仅涉及林肯MKZ,还有一些福特车型也受到影响,比如福特翼虎、福特Fusion以及C-MAX。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翼虎断轴门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且因长安福特在处理断轴事件的过程中百般推诿、惹得消费者民愤颇深。无独有偶,蒙迪欧也是接二连三出现断轴。而此次林肯宣布召回的MKZ正是与福特Fusion车型(欧版即为蒙迪欧)基于相同平台打造,而MKC则是基于福特翼虎平台打造。这一点无疑会让消费者对于林肯MK系列产品的可靠性心存疑虑。

林肯四门轿车MKZ(中国经济网记者郭涛 摄)

  错失入华良机、偏安一隅致销量逐年萎缩

  其实,此次并非林肯首次入华。在2005年时,林肯就曾通过福特渠道在华销售进口车型。但由于车型老旧、性价比不高等因素造成的销量不振,林肯汽车在2008年退出中国市场,转而寄希望于美国市场。

  1990年,林肯品牌在美国达到鼎盛时期,销量高达23万余辆。然而,经过了十年,林肯2000年在美销量收窄为19.3万辆,2012年后,这一数字更是下滑至8.2万辆,同比降幅达67%。2013年,林肯全年销量81694辆,较2012年下滑0.6%,位列美国豪华车市场第八名。

  对于这个以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名字命名的高档车品牌,有人说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依赖美国本土市场。在福特依然拥有路虎、捷豹、沃尔沃等高档车品牌的年代,林肯甚至没有被当时的福特集团高层划入高档车品牌阵营,原因就是,林肯品牌的豪华性并不适用全球,她依然只是一个区域性的高档车品牌。在全球化浪潮早已席卷全球的时代,偏安一隅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在北美市场的节节败退。

林肯SUV车型MKC(中国经济网记者郭涛 摄)

  “老穆”发动“攻坚战”,逆袭与否尚待考验

  随着中国逐渐成长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甚至直指全球最大高档车市场,中国对于每一个汽车厂商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尽管,林肯这一“新丁”在入华时间上与竞争对手相比毫无优势可言,但曾拯救过波音和福特的穆拉利,在离任之前启动的这场中国市场“攻坚战”无疑是林肯品牌必须经历的变革之一。

  同为“总统座驾”的美系高档车品牌凯迪拉克,2013年以5万的销量排名在华高档车品牌第七的位置。入华将近十年,依旧徘徊在二线。而曾与其同台(同在北美市场)竞争几十年的林肯,随着销量的逐年萎缩早已不被凯迪拉克以对手视之。通用汽车全球设计副总裁爱德华·威尔本就曾表示,“(林肯)算不上国际豪华品牌”,“林肯并非凯迪拉克的竞争对手,应该说(林肯)与别克是同一级别的。”

  除已亮相的MKZ以及MKC外,到2016年,林肯还将向中国投放一款中大型SUV、一款全尺寸豪华四门轿车和一款大型豪华SUV——林肯领航员。虽然,就产品外观而言,林肯MK系列相比凯迪拉克的“钻石切割”更容易为中国消费者所接受。但在德系高档品牌大行其道的中国市场,从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等各方面,美系品牌都依然无法与德系品牌相提并论。加之凯迪拉克的“前车之鉴”,林肯欲在中国市场取得突破,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老穆”的这场“攻坚战”究竟能否成功逆袭,还有待时间的考验。(中国经济网汽车 郭涛)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