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常态”之下调控经济要有新手段

2014年05月15日 09:54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段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表述,对于我们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目前出现的增速放缓,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常态”最先是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的,用以描述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过程。对于我国来说,虽然不是这场危机的中心,但国际市场的低迷和由此产生的欧美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我国维持多年的以投资扩张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表现出了不可持续性,经济转型已经不可拖延。在转型期间,一些行业、企业出现了不适应,导致增长减缓。

    面对经济增速减退,市场对政府是否会像以往一样出台刺激政策来拉抬GDP产生了期待,亦有舆论呼吁放宽货币政策。但是,以往的实践已反复证明,这种刺激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只是短期的,长期来看反而有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适应新常态”就在提醒各级政府,中国经济已经不可能回到以往那种以牺牲环境、资源和民生利益为代价的发展道路上,而是需要政府切实转变职能,依靠深化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

    适应“新常态”,并不是说政府面对经济下行可以高枕无忧,而是需要建立经济调控的新手段,即通过深化改革,改变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让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从去年以来,国务院已取消和下放了数百项行政审批事项,特别是向民营资本打开市场准入空间、简化企业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等措施,受到了市场的普遍欢迎。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发布的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报告显示,随着简政放权的落实,今年3月全国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同比增长57.6%,4月份又比上月新增近两成,改革已经开始在经济运行中显示出积极效果。

    □周俊生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