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经济观察:中国国企加速“开门迎接”民间资本

2014年05月29日 17: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李晓喻)越来越多的中国国有企业开始“开门迎接”民间资本。

  继中石油、中石化等多家被视为“高度垄断型”的企业推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后,国家电网也于日前宣布放开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直接相关的充电桩市场,正式投身这一大潮。与此同时,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也正在酝酿该公司的改革“路线图”。

  如今,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为中国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关键词,也是“重头戏”。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中国官方已在不同场合多次表态,将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普遍认为,当前国企在资源资金、人才技术、品牌价值等方面具有优势,弊端在于体制僵化、机制不活;民营企业更有活力、激励机制和职业精神,但在管理、研发、人才等方面处于劣势。实行混合所有制,有助于二者取长补短,协同发展。

  在此情况下,国企试水混合所有制通常赢得市场“点赞”。此前中石化提出在销售业务板块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后,次日其股价即应声涨停。

  但是,混合所有制之路并不好走。其中最纠结之处,在于如何摆正国企和民企的关系。

  一些民营企业家怀疑,搞混合所有制,民间资本会沦为大型国企的“提款机”,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也有人提醒说,国有资产或将因民间资本的加入而面临流失危险。

  对此,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混合所有制真正强调的是不同所有制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使企业真正市场化,确保所有者到位和激励约束机制到位。“混合所有制不是谁消灭谁,而是股份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亦指出,平等对待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做到“国进民也进”,是国企改革题中应有之义。尤其是对大型企业而言,实现混合所有制应当是一种双赢的市场化选择。

  此外,重组之后如何增强企业凝聚力,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有人担心,通过吸纳民营企业而壮大的国企集团会犯“消化不良”,整合的企业虽多,但却松松垮垮,形不成一个紧凑的集体,导致集团公司虽“集”但不“团”,行权“群龙无首”,投资“各自为阵”。

  不过,一些国企已经摸索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其中,加强管理,强调合作而非简单合并,被证明效果不错。通过这一方法,与900多家企业“混合”的中国建材集团已成功晋级世界500强。(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