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务院部署长江经济带建设 通过物流业中长期规划

2014年06月12日 09: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6月12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并讨论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下称“规划”),确定了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等12项重点工程。

  “新的‘规划’也是继国务院2009年推出的我国首部物流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第二部国家级物流规划”。物流畅销书《羊圈困境——中国大国崛起的物流短腿》作者杨达卿表示,“此次会议特别指出物流业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显示出国家把物流业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

  会议指出要建设长江经济带,抓好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一则加快实施重大航道疏浚整治工程,消除通行瓶颈,扩大三峡枢纽通过能力和干线过江通行能力,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二则建设快速大能力铁路通道、高等级广覆盖公路网和航空网络,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与港区的衔接,完善油气运输通道和储备系统,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干支线直达和铁水、空铁、公水等多式联运。三则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研究推广三峡船型和江海直达船型,鼓励发展节能环保船舶。

  长江经济带建设给相关港口及水运、物流企业带来机遇。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爱辉说,打造长江经济带将会做大长江流域经济总量,改善长江航运条件,提升物流体系综合能力,为长江流域物流企业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对长江经济带大、中型城市铁、水、公、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多种运输体系的无缝对接。

  会议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了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等12项重点工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

  面对“规划”力推行业升级发展,广东民营物流企业宝供物流集团执行总裁卢立新指出,“在‘规划’提到的几化中,个人觉得集约化最为重要,集约化能更好促进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这个政策的推出,让宝供等民营物流企业也更加有信心大跨步前进,超常规发展。简化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建立起打破条块分割的市场,让物流行业回归到技术与规模的竞争,才能更好实现集约化。”

  “长期以来,我国发展依赖外向型经济,使得外贸物流体系相对发达,当我们转向扩大内需拉动增长时才发现,国内物流服务体系不足、东西物流资源不平衡。这些导致我国社会商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长期是18%,这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两倍。”杨达卿表示,“‘规划’利好行业整体升级发展,利于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

  “规划”出台对工商企业的供应链同样带来利好。深圳市中兴供应链有限公司战略规划总监王福寿认为,其一,提升我国制造企业对于物流与供应链的重视程度,加大在供应链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国际500强企业很早就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把它视为一大竞争利器,从苹果、亚马逊到沃尔玛、宝洁、麦当劳莫不如此。而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最新出炉的全球供应链25强可见,我国仅有联想一家企业入围。其二,转变社会对物流与供应链的认识,引导更多优质资本和人才进入该领域,提升全社会整体上的供应链与物流专业化能力。以往人们大多认为物流工作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没多少技术含量,整体上处于低水平的竞争层面。其实好的物流与供应链企业一定是技术驱动型企业,尤其在信息化方面。其三,随着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的提升,会涌现更多具备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服务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是很多大型工商企业需要的。也能改变目前很多大型企业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不得不自建物流体系的尴尬局面。

  物流企业在欢呼‘规划’的同时,也呼唤落实细则等及早推出。中铁特货汽车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付勤超建议,一,“营改增”实施以后,多数物流企业的税负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各地又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但把握尺度也不一,希望能统一规范针对物流企业优惠减免政策。二,制订强制性标准,规范运输车辆的混乱状况,很有必要,也是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三,鼓励绿色运输,对于绿色环保的运输方式,国家要给与政策、税收等倾斜性的优惠,对于高污染的运输方式要进行政策性限制,压缩其生存空间,直至淘汰。四,打破各种运输方式的体系或区域性的壁垒,发挥各自的优势,真正建立立体的融合的多式联运的高效物流体系。其五,建立全国性或行业性的物流信息平台,对于运力资源的高效运用都是非常有益的。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