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医药上市公司参与并购基金成风尚 为避风险不控股

2014年06月13日 01:2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片仔癀6月10日公告设立福建省生物与新医药创业投资基金。据wind统计,目前医药类上市公司中已有莱美药业、爱尔眼科、昆明制药、中恒集团、天士力等八家公司,参与设立医药并购产业基金。健康医疗行业的上市公司参与并购基金已经成为行业风向标。

  八家上市公司参与并购基金

  爱尔眼科不只选了一家PE机构作为合作伙伴。今年三四月间,爱尔眼科在一个月内相继公布参与发起三只并购基金。除了华泰证券,另两家机构分别是中融康健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与深圳前海东方创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4月15日,中恒集团公告,拟与第一大股东广西中恒实业有限公司、北京盛世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其负责募集的出资方共同出资,设立医药产业并购基金;4月25日,昆明制药公告与管理层合伙公司、平安智汇及平安财智设立并购基金,规模不低于五亿元。

  片仔癀出资5000万元,与福建阳明创业投资、国投高科技投资等公司成立福建省生物与新医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注册资本三亿元。

  健康医疗行业的上市公司参与并购基金已经成为行业风向标。莱美药业、爱尔眼科、武汉健民与京新药业等公司也纷纷参与设立并购基金,组织形式为有限合伙企业、PE或PE控制的有限合伙企业担任普通合伙人,上市公司及其他投资者担任有限合伙人。并购基金的投资围绕上市公司的产业链和发展战略展开,所投资的项目优先由上市公司收购。另外,天士力、爱尔眼科、京新药业、昆明制药的大股东也参与设立并购基金。

  《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截至6月12日,今年以来已经有八例投资于医疗领域。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发现医药行业开始进入并购的黄金期,预计将延续至明后年。”中恒集团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一家着手IPO的医药企业老总也告诉记者,自己身边很多企业都开始着手做产业并购基金,等公司一上市成功也会马上进行资本市场运作。“并购的好机会真来了。而且就这一两年,一旦错过好的标的和价格就不会再现了。”

  监管政策导致现并购黄金期

  中恒集团相关人士指出,产业并购基金风起云涌是由于国家食药总局和证监会的监管政策导致的。“食药总局要求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新版G M P认证,这大大提高了行业技术门槛和改造成本,因此很多无实力进行改造的企业选择一卖了之。而证监会最近两年未发行新股的格局,更是将那些急于借助上市融资的企业挡在了门外。”

  “并购仍是医药行业今年全年的主题。受益于行业整合和改革红利,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医药制造业都将迎来并购整合的高峰期。”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为了化解医药企业产能过剩等问题,工信部等有关政府部门近期将出台相关文件,支持推动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数个行业的兼并重组,其目的在于去除医药行业的过剩产能。

  记者初步统计发现,2013年起,医药上市公司并购节奏明显加快:其中包括华润三九收购山东临清华威药业;仁和药业收购东科麦迪森制药;上海莱士收购邦和药业;乐普医疗收购新帅克制药;沃森生物收购大安制药;独一味拟收购蓬溪等医院;新华医疗收购远跃药机90%股权等,并购案例超过20个。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医药行业研究员许玲妮指出,医药行业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原因在于我国医药行业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医药行业目前占GDP比重仅为3%,而相比发达国家的15%至20%差距甚远。“目前资本市场给予医药行业的估值并不一致,仿制药市场的估值会逐渐下降,而生物制药、中药估值并不过高,只是等待产业后期发展的进一步释放,将成为投资的热点。尤其是中药,随着中药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市场空间也将逐渐扩大。”许玲妮说。

  一位业内人士则一语道破了药品生产企业并购潮汹涌的实质—————“为了文号而战”。他告诉记者,目前国家食药总局对注册审批管理比较严格,拿一个药品文号太难了,但买卖药品批准文号又违法。因此,不少企业通过并购手段,获取更多优质的药品文号便于药品顺利上市。双龙股份公告称,目前金宝药业拥有66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其中35个产品被列入国家医保目录,35个品种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31个药品被列入O TC品种目录(其中甲类品种23个,乙类品种8个)。

  不控股原因在于降低风险和成本

  记者还发现,医药类上市公司参与的产业并购基金中,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控股该并购基金。除了中恒集团占 股 高 达4 9 %外 , 片 仔 癀 占 股16.7%、莱美药业持股30%、爱尔眼科占股10%等。

  为什么大力鼓推产业并购基金,上市公司却不控股并购基金?一位业内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通过并购基金对外投资还有许多额外的好处。上市公司的收购有复杂的决策和审批程序,这在面对复杂且竞争激烈的并购交易时,往往构成了重要的不利因素。而由并购基金来操作,决策完全由基金的投资决策委员会作出,效率更高。

  “对于尚未具备股权投资经验的上市公司而言,受制于投资经验不足、自身投资团队的规模有限以及对行业投资的研究能力匮乏等因素,部分上市公司选择了成为基金的有限合伙人,通过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设立并购基金,对并购对象进行收购,可以降低风险。”他指出。

  二是由于兼并收购往往存在较高的失败概率,且即使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也往往需要耗费时日,将收购标的放在并购基金里暂时与上市公司的报表隔离,可以避免收购对上市公司的短期业绩造成影响。上市公司管理层不但可以贯彻自己的产业并购意图,还绕开了冗长的审批程序。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爱尔眼科目前设立两个并购基金,主要是看中这两家团队不错,储备不少优质项目,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并购业务。为如果自建太多医院,则短期的亏损导致报表压力会比较大。所以先通过“并购基金”机制来是实现医院扩张,待到企业盈利后再由上市公司收购,既增加企业利润,又减轻短期扩张的资金、人才和盈利压力。

  三是降低交易价格。“并购对象一听说对方是上市公司,马上就会抬高收购的价码。这是我们最不愿意见到的,因此投资公司出面控股马上就能化解这一问题。”上述人士指出。记者 曾亮亮

【编辑:王浩成】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