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不必纠结于物价短期波动

2014年06月23日 10:04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在相对不长的时间段内,CPI涨幅有升有降是一种常态。应着力对价格变动的原因及特点进行客观的分析判断,以把握好价格乃至整体经济形势的走势

  最近两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的变动超出了一些机构的预期,引发了各界对价格走势的热议。当4月份CPI同比涨幅由3月份的2.4%降至1.8%时,诸多评论称CPI到了“1时代”,通胀无忧,等等。但5月份CPI的同比涨幅又到了2.5%,又有人惊呼CPI重回“2时代”。

  其实,若观察较长时间序列的CPI月度数据可以发现,类似这样月度间的大起大落虽然不多,但也不算罕见;而在相对不长的时间段内,涨幅有升有降是一种常态。因此,价格走势稳定在“某时代”只是某个相对较短时段内的特征;而对频繁升降的涨幅冠之以“某时代”也没有更多实际意义。还是应着力对价格变动的原因及特点进行客观的分析判断,以把握好价格乃至整体经济形势的走势。

  第一,既要看同比指数,也要看环比指数。同比与环比,前者反映与上年同月或同期的比较情况,因为同期有很多相似的因素,季节、气候、节假日等等;后者反映与上月、上旬等前一个时间周期的比较情况,时间上衔接,且与公众的感受也离得更近。最为典型的是今年2、3、4月份,CPI同比涨幅分别为2.0%、2.4%和1.8%,其中3月份为最高点;但三个月的环比数据则分别为上涨0.5%、下降0.5%和下降0.3%,3月份降到了最低点。同比最高与环比最低,发生在同一个月份,只有进一步深入分析,才能发现现象背后的原因。

  第二,既要看总指数,也要看分项数据。4月份CPI同比涨幅降至1.8%,环比下降0.3%,有评论就认为,这种态势加深了对出现通缩的预期。但观察分项数据就可以发现,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食品价格降幅较大,环比下降了1.3%;而八大类中只有食品类价格环比下降,其余七个大类则呈现四升三平态势。再进一步观察食品大类的分项价格数据,可以发现其变化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去年4月气温较低,菜价高企,今年4月则气温较高,菜价环比因此回落;二是猪肉恰逢高低轮回的低点。这种价格特点,确实与通缩无关。

  第三,既要看当月变化,也要看累计走势。月度CPI的变化及时地通过价格变化反映了市场的冷暖变幻,但月度的变化也很可能是局部、短期、乃至临时因素的影响所致,因此在观察月度数据的同时,还有必要通过累计数据观察和判断长期因素的影响和价格乃至市场的长期走势。不仅总指数,很多分类指数的累计同比,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做出较长期的判断。5月份食品价格同比增幅,月度为4.1%,累计为3.4%,凸显了当月的突出变化;而非食品价格同比增幅,5月当月和累计则均为1.7%,表明剔除食品因素,其他商品及服务价格走势总体上平稳。

  第四,既要看消费价格变化,也要看生产者价格变化。从再生产的过程看,生产在前消费在后,因此,因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组成的生产者价格(PPI),被认为是消费价格乃至整体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春江水暖鸭先知。从生产到消费,一方面,价格的变化会逐步传导;另一方面,或涨或降的因素也会在传导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3至5月份,无论是出厂价格还是购进价格,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尽管依然维持降势,但降幅都在逐月缩小,这或许是经济回暖的一个信号,尽管这个信号还不强烈。

  第五,既要看内部因素,也要看外部影响。一方面,着眼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资源、环境、气候的变化,还是生产经营形势、供需关系的改变,或是宏观、微观政策的调整,都会对价格走势产生重大影响。如5月份,国家启动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使猪肉价格在连续4个月下跌后环比大涨5.6%,成为影响本月走势的重大因素。而另一方面,在对外依存度早已今非昔比的今天,美国政府的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升值、短期贬值,国际原油价格和重要生产资料的涨跌,都会影响国内市场的价格。而受以上因素影响,近年来,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输入型通胀的压力都不容小觑。

  综合判断当前的价格形势,一是总体尚平稳;二是对短期因素、结构性因素带来的波动,以及对居民生活和生产者、特别是农业生产者造成的影响,则需要充分重视,并认真应对。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