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A股市场央企不死鸟传说终结 谁会是下一个长油?

2014年06月23日 17:2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经过30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板交易后,*ST长油于近日结束了在A股市场长达17年的历史。6月4日,该股以0.83元的价格结束了最后一个交易日,成为自2012年退市制度改革实施后第一家因财务指标不达标而“被动”退市的企业,也是A股市场上首家退市的央企。

   对此,业内人士评价认为,*ST长油的退市推进了我国A股市场退市制度改革。那么,随着这一改革的不断推进,谁将可能成为下一个*ST长油呢?

   首家摘牌退市的央企

   *ST长油的退市,也就意味着,至此,A股市场央企“不死鸟”传说已经终结。

   根据该公司披露的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73.0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0.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22亿元,较2012年同期的-12.39亿元亏损幅度扩大。

   其实,这一颓势早在该公司前几年的年报上便已显现。数据显示,2010年,公司亏损1859.47万元;2011年,公司亏损7.54亿元;2012年,公司亏损12.39亿元。连续3年的亏损,使得*ST长油自去年4月22日以来已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暂停上市近一年时间。

   然而,在这期间,*ST长油亏损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加上2013年亏损的59.21亿元,累积下来,4年中该公司亏损合计达到79.33亿元。

   对于造成公司连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航运市场最近几年的持续不景气是重要原因,但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ST长油内部过去几年的盲目扩张,以及一度作为央企重组范例的中外运和长航两家企业的整而不合,则是将*ST长油推向深渊的直接因素。

   或为退市常态化拉开序幕

   对于*ST长油的退市,市场观点普遍认为,作为第一家退市的央企,这是资本市场实质性推进市场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或会给未来退市“常态化”的改革方向拉开了序幕。

   多年以来,A股市场因缺乏严格完善的退市制度,是阻碍A股市场发展的一大桎梏,“只进不出”的状态让一批业绩持续亏损或有严重违规造假行为的垃圾股招摇过市,更有甚者,一些公司以“重组”之名被游资大肆炒作,致使“不死鸟”传说在A股市场上一直屡见不鲜。

   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自中国股市建立以来,共有99家上市公司终止上市,剔除私有化、吸收合并和转板上市的情况后,真正因为连续亏损而退市的企业仅有51家,相对于目前2621只上市股票总数而言,其占比仅为1.9%,远远低于其他成熟市场的水平。相对于国内市场,国外市场退市制度显得更为完善,据了解,美国纳斯达克每年大约有8%的公司退市,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退市率为6%。

   2012年5月,监管部门发布了退市新规,今年5月,国务院在新颁布的“新国九条”中也在退市制度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提出,构建符合我国实际并有利于投资者保护的退市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退市指标体系,并严格执行;对欺诈发行的上市公司实行强制退市;明确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的标准和程序;逐步形成公司进退有序、市场转板顺畅的良性循环机制。

   在新退市制度的推行下,*ST长油成为第一家退市的央企。在业内人士看来,*ST长油正式进入退市程序,对中国股市而言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它揭示了资本市场的风险和收益的双重特性,另一方面,优胜劣汰机制恢复正常运行,也能起到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的积极作用。

   敲响垃圾股退市警示

   *ST长油的退市,给一些戴星戴帽的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随着A股新退市制度的不断推进,或会有越来越多的垃圾股退市,从而形成退市常态化的市场氛围。

   对此,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长油退市将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有望改变A股“只进不出”的尴尬局面,随着退市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一段时间,A股市场的退市案例将会显著增加。

   那么,随着退市制度的不断推行,谁将会步*ST长油的后尘,成为又一家退市企业呢?

   据一项公开数据统计显示,已披露中期业绩预告的27家ST公司中,有20家均为亏损。其中,已连续多年亏损的*ST超日,预计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2亿元至2.5亿元。继*ST长油后,*ST凤凰、*ST超日、*ST二重、*ST国恒等几家公司有可能因为连续3年亏损,而面临摘牌退市。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旦未来退市真正的实现常态化,这些企业有可能迅速面临被市场和投资者抛弃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将成为重中之重。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