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胡适之:中国影视须在转型发展中谋求新高度

2014年07月02日 10: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胡适之:中国影视须在转型发展中谋求新高度
    北京大地飞歌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内著名文化策划人、制作人胡适之

  中新网7月2日电(朱万明 付振强)随着《白日焰火》擒获第64界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中国影视界众声喧哗,政策利好、市场导向与行业态势,使《白日焰火》水到渠成的站在了历史前沿。其光芒与回响引发了中国影视界的又一次论道:中国影视繁华中该如何转型求变?

  从百年华诞中的一声叹息到问鼎电影行业最高奖的一片欢腾,中国影视在大影视产业观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影视产业结构,细化影视政策和管理,建构适应国际化、市场化的大影视产业链,亮眼的票房数字与繁荣的发展态势,为中国影视在繁华中的转型求变增添了更多的注脚。

  “影视发展要坚持创作导向、思想含量和艺术水准,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的统一。创新发展是驱动力,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谈及中国影视发展的未来,北京大地飞歌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内著名文化策划人、制作人胡适之如是说。

  中国特色:坚守主流创作 提升影视文化软实力

  6月19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七部门下发《关于支持影视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发布了支持影视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伴随来自影视市场各项数据屡被刷新,在国家评判口径宽松和多元化主流创作态势蔓延的双重心态中,中国影视的宽阔前景展开。

  “中国特色,是中国影视发展需要坚守的一个创作背景。”胡适之认为,一部影视,无论何种方式、态度和看法,都离不开一个影视人本身的世界观,随着中国影视市场的日益扩大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如何拍一部不仅能让中国观众感兴趣,同时也能让世界观众感兴趣的影片将成为一个战略选择。中国主流影视需要打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魅力”的影视作品,在民族文化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有效建构和表达中,创造出更好的影视文化产品。

  2014年,在整个中国电影新局面中,兼具市场竞争意识优胜性创作、挖掘中国影视作品特色形象、符合国家影视鼓励政策,汇集各路英豪浩荡入海的主流创作成为“中国特色”影视文化作品博大气质的体现。

  当人们蜂拥而至且走出影院依然叹赏,当国际市场争相期求中国影视精品力作,当中国影视走向新一轮繁荣,我们期待中国特色的主流创作成为最为宽容而支撑中国电影多元创作的范畴,其精神实质是承载国人丰厚文化理想祈求的影像精神对象。

  现代表达:打造“视觉经济” 加速文化与科技融合

  电影是一门同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相连的艺术,其一百多年的演进过程证明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必须同科技进步并驾齐驱,在现今“数字化生存”的大环境下,“数字革命”对电影业也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与传统文化相比,借助高科技手段创造最现代的影视影像语言,更能满足观众文化和消费需求的视听奇观,有效地吸引和感染观众。

  胡适之认为,“中国影视的创新发展还需要迅速推进影视创作、影视制作、影视生产的现代化,在叙事、技术、影像等各个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影视接轨,才能适应产业化、国际化大背景下的影视市场需要、观众审美追求和消费需求。像《云水谣》、《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把高科技有效转化为艺术创新力和艺术表现力,打造富于震撼力和穿透力的视听景观,在各个层面保持与现代影视的同步。”

  但高科技、新技术归根到底既非影片本身,也不是艺术创造本身。只靠唯美的画面、视听奇观、大明星撑面,而不改变和颠覆影视的叙事本质很难获得观众青睐。只有上升到传播国家文化和塑造民族影视品牌的高度,影视内容的重要性才是影视与生俱来的品格。

  影视作为文化的表达,是一个民族集体经验的声音,也是一个民族历史身份、文化心理结构的确认和表达。对于中国影视来说,运用影视高科技、新技术创造影像奇观、视听奇观不可或缺。但是高科技绝非电影“主角”,胡适之认为“只有融合了审美性、文化性、思想性的影视文化作品,才能给观众以更好的视觉感官和心灵碰撞。”加速文化与科技融合,使“现代表达”成为中国影视变革中的时代表征。

  多元求变:搭乘合拍快车 丰富中国文化多样性表达

  优秀的影视作品从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吸收多元元素,强调融合。近年来,随着《唐山大地震》、《山楂树之恋》、《狄仁杰》等合拍影片取得巨大成功,中国合拍影片的数量呈稳步增长态势。纵观中国市场,合拍片一方面吸收了海外资本支持本土影视创作,繁荣了中国影视市场,促进了海内外文化交流以及中国影视的国际化;另一方面,也成为外资影片进入中国的“高速通道”,合拍已然成为中国影视的“新宠”。

  面对合拍快速化的发展浪潮,中外合拍影视特别是与美国等影视强国的合作面临着新挑战。胡适之认为,“挑战在于既要借助合拍的方式学习国外影视的先进经验,提升国产片的艺术能力和制片实力,又要提防国外大片打着合拍片的旗号堂而皇之进入中国市场,造成进一步扩大进口片份额的事实。因此,合拍影视需遵循为中国影视产业和影视文化服务的国家立场。”

  “合拍片应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合拍片更应培养中国的人才,创新中国的技术。世界影视经历了百年多的发展,各个国家的影片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跨国合拍可以兼蓄各国之长,在融合中彰显各自的文化意蕴。”胡适之说,“中国影视人在认真研究各国影视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请入’丰富多样的世界影视。打造出有良好艺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主创队伍,全面参与合拍影片的剧本写作和影片制作,为世界观众奉献真正由中国人主创的合拍影视。”

  繁华中转型求变的中国影视需要在合拍中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舞台,让中国影视真正走进世界各地的主流院线。

  正视差异:竞逐国际市场 赢取世界认同

  中国影视一百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在开放中才能保护中国的影视产业,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发展壮大中国的影视产业,只有正确看待差距,中国影视业才有所作为。

  当前,与国外影视纷纷抢占中国市场相比,中国影视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并不乐观。中国影视“走出去”虽然取得明显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并不尽如人意。海外市场定位不明确、原创能力不足、类型单调雷同、创作生产环节没有达到国际化标准,使得国外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无从谈起。

  中国影视的发展,需要提高对国际市场的理解,在变革中争取更多的国际认同。胡适之说:“中国影视走向国际市场需要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一个质的跳跃。首先,以李安创作的“家庭伦理三部曲”为例,影片充分考虑了西方国家观众的理解与接受习惯,所以受到了海外观众的认同和喜爱。由此看来,了解海外市场消费群体口味和讲述方式,注重文化和表述方式的差异,是中国影视增强国际认同的重要基调。其次,从当前影视发展态势来看,现代影视企业已经成为国际间竞争的基本单位和主要力量,以大地飞歌为例,我们需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影视文化品牌。”

  中国影视竞逐世界舞台,不仅要有经济面孔,还要有学术面孔;不仅要有政府面孔,而且也要有民间面孔,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在中国影视的转型发展中不可或缺。

  文化自觉:在影视文化选择中转型与责任并重

  但凡优秀的文化作品都具有先锋性和感召力。中国影视步入产业化轨道之后,从影视产品的数量到影视创作的质量,从国内市场占有份额到国际影响力均有了大幅提升。在我国当前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大环境下,影视文化工作者的文化责任感与忧患意识作为一种责任的表征,彰显着中国影视变革发展的“文化自觉”。

  伴随着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各种“山寨文化”也悄然流行,谐仿、恶搞甚至低俗的戏谑成为了作品娱乐元素的渲染引擎。胡适之认为,影视作品绝不能放弃文化精神,导演更要清晰作品的创作理念,赋予作品时代的烙印和精神追求,担当起影视人的社会责任。中国影视需要在文化自觉中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时代、新环境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经过自主的适应,对外来文化进行取长补短。

  中国特色的基准、现代表达的革新、多元求变的聚合、国际认同的强化、文化自觉的彰显……历数中国影视的发展轨迹,繁华中的转型求变之路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走的坚定而有力。“未来中国影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的影视公司才算是实现了完美的蜕变。”胡适之以及他所创立的大地飞歌正亲历并践行亦期待着中国影视发展新一轮的历史性革新。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