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零售药企求生存增加非药品销售比例

2014年07月07日 10:16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现在的药店如同便利店,不仅销售药品,纸巾、洗发水、矿泉水等生活用品也可以在这里买到。”正在喜康乐大药店挑选商品的王小姐对非药品类商品在药店销售表示支持。“‘一站式’的采购,大大便捷了我们的生活。”王小姐认为。

  记者在走访多家药店后发现,几乎每一家药店都在销售非药品类商品,只是其占药店总商品数量比例有多有少。除了生活用品,有些药店的货架上甚至出现了散装的鸡蛋、大米、水果等食品类商品。

  而商务部近日发布了《201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对非药品类商品销售情况也有统计。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典型样本城市零售药店2013年品类销售统计,零售药店销售额中的药品(包括化学药品、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销售占主导地位,占零售总额的77.6%;非药品销售占22.4%。

  为何越来越多的药店开始销售非药品类商品?喜康乐大药房负责人金晓晓无奈地摇摇头,告诉记者:“如今,药店的日子不好过。店面租金连年上涨,社区药品报销提高,品牌药利润低,实体药店盈利越来越难,某知名连锁店三年闭店15家。”金晓晓指着店铺所在街道说:“一公里内8家药店,有的还是‘门对门’开着,药品价格越来越透明了。而保健品和保健食品等非药品盈利情况还是可观的,这或多或少能对药品销售额补贴些,不然如今的药店真的撑不住了!”

  的确,药店的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竞争激烈导致不少实体药店利润下滑。业内专家表示,由于更多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削弱药店价格优势、医院药房社会化低于预期、医药电商快速增长挤压市场空间,以及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发布等原因,实体药店的经营进入尴尬时期,药品价格降低,药店经营成本却上涨了。

  随着越来越多药店的“超市化”,人们不禁要问,药店这种“跨界”经营的做法是否合法呢?

  “从法律上讲,只要药房为其所出售的非药品类商品申请相应的经营许可证,在允许的经营范围内经营就不违法。”周茂伦律师告诉记者,为了药店品质,零售药企可以借鉴国外药店的经营模式,进行人员分开和场地隔离。具体而言,就是药品销售人员不能卖日杂用品,非药业师不能向顾客推荐药品;药品区域和其他区域完全分开,药品服务和其他服务互不干扰。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