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当前就业形势可能并不乐观

2014年07月23日 16:3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范建军

  新一届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将增加就业看成是政府宏观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年度新增城镇就业目标,由过去的900万人以上提升至1000万人以上。

  如果从国家统计局近年发布的城镇新增就业数据来看,似乎我国近几年的就业情况一直保持良好——尽管经济增速在逐年下滑,但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却在逐年增加:2009年1102万人,2010年1168万人,2011年1221万人,2012年1266万人,2013年1310万人。有人将其解释为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即由于近年来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而服务业吸收就业的能力高于第二产业,因此尽管最近几年经济增速不断下滑,但城镇新增就业数量不断上升。虽然上述解释确有一定道理,但仔细分析后会发现,当前国内就业形势可能并不如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么乐观。

  我国就业人口实际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城镇就业人口,另一部分是乡村就业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总就业人口大约为7.7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口约3.8亿人,大致占全部就业人口的49.7%;乡村就业人口约3.9亿人,大致占总就业人口的50.3%。在讨论就业问题时,我们不应脱离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实际,仅讨论城镇就业人口的增减变化,而忽视乡村就业人口的增减变化,尤其不应忽视乡村就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问题。

  从最近十年的情况看,我国城乡就业人口的总体变动趋势是:城乡新增就业人口在逐年下降。2004年我国城乡新增就业人数为528万人,而2013年城乡新增就业人数仅为273万人,下降了近一半,这说明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而人口老龄化问题正悄然向我们逼近。我国乡村就业人口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就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1996年之前,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每年的新增就业人数均为正值。1996年之后,乡村就业人数开始净减少,而且净减少的数量逐年增加。2000年,乡村就业人数的净减少量为48万人,而到2010年,乡村就业人数的净减少量已达到1088万人。与此相反,城镇就业人数的净增加量却在大幅攀升。2000年,城镇就业人数的净增加量为739万人,而到2010年,净增加量已升至1365万人。上述城乡就业的变动趋势充分说明,当前乡村就业人口正在大规模向城镇转移。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城镇就业实际承担着两项基本任务:一是消化城镇自身每年新增就业人口;二是承接每年由乡村转移来的就业人口。因此,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城镇每年新增就业量指标并不能充分反映我国总体就业形势的好坏。

  尽管从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数据看,我国近几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是,如果用每年年底城镇就业人数与上年年底城镇就业人数的差值,来替代统计局所发布的城镇年度新增就业数据会发现,2009-2013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在逐年下降,而非逐年上升。例如,2011-2013年,我国城镇就业人数存量分别为35914万人、37102万人和38240万人,因此,2012年和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计算值分别为1188万人和1138万人,而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城镇新增就业数据却是1266万人和1310万人。前者表明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下降,而后者则表明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上升。仅就数据本身而言,似乎计算值数据的变动趋势更为可信。

  如果单独考察我国乡村就业人数的变化会发现,最近4年我国乡村就业人数的降幅在明显收窄(2010-2013年我国乡村就业人数的降幅分别为:1088万人、912万人、904万人和865万人),这与之前我国乡村就业人数降幅一直在扩大形成鲜明对比。与此相对应,最近4年我国城镇新增农民工数量也在逐年减少(2010-2013年,我国城镇新增农民工数量分别为:1245万人、1055万人、983万人和633万人)。上述两组数据充分表明,最近4年我国乡村就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数量在下降,城市化进程在明显放缓。

  乡村就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速度之所以在近几年明显放缓,可能出自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近几年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导致城镇吸收新增就业的能力不断下降。现代经济学认为,在一定经济结构下,经济增速越高,则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越强。因此,为实现充分就业,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最大化经济增速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责任。第二,城镇自身每年新增的待就业人口在持续增加,导致其吸纳乡村转移就业的能力不断下降。如果说农村地区每年新增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初中毕业生(每年新增量超过800万人)的话,那么,城镇地区每年新增就业人口则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人,之后持续快速增长。2010-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619万人、636万人、652万人、700万人,2014年更是跃升至727万人。由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大都不足70%,因此,来自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仅体现在增量上,也体现在存量上。

  当然,除了上述影响城镇就业的负面因素之外,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增加城镇就业的积极因素,比如第三产业占比的不断提高和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都有利于增加城镇就业率。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的城镇退休人数已由本世纪初的不足200万人上升至600万人左右。尽管如此,这些都不足以改变目前我国城镇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我国城镇地区的就业形势不是在逐年改善,而是在日趋紧张。这主要体现在:乡村就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在明显放缓,而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数量在逐年上升。针对目前就业压力,根本解决之道是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总量政策,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经济的增长潜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城镇地区吸纳就业的能力。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