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天津房产中介逆市上调服务费 加剧二手房市场观望情绪

2014年08月12日 11:0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每经王杰 王杰 发自北京

  尽管天津楼市处于低迷态势,但部分房产中介却逆市集体上调服务费。从8月开始,天津多家中介公司将二手房交易服务费从总房款的2%上调至3%。受此影响,二手房市场买卖双方博弈加剧,整体成交量下滑。同时,一手房成交量也不容乐观。

  中指院天津分院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天津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量为92.36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6.54%。截至7月31日,全市商品住宅可售面积达2174.19万平方米,库存压力升至近两年新高。

  8月11日,中国城市学会副会长牛凤瑞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目前楼市冷淡的情况下,中介提价无异于雪上加霜。对消费者来说,提高中介服务费,就冲抵了房价下降给消费者带来的利好,这又是一个利益的再循环。虽然京津冀一体化会对天津楼市带来一定利好,但楼市发展和地区产业结构有很大关联。京津冀一体化总体来说是区域间的关系协调,对于天津房地产市场的带动,还需要时间。

  中介涨价信心不足

  在6月份,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放开房地产咨询收费和下放房地产经纪收费管理的通知》的公告。随后的7月份,天津市亦出台了《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收费的通知》,明确提出放开房地产咨询服务收费和房地产经纪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不再出台具体指导价格。收费标准由委托和受托双方根据服务内容、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市场供求状况协商决定。

  近日,天津市部分中介已集体涨价。一位天津链家地产二手房经纪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8月1日开始,二手房交易服务费从总房款2%的“老标准”正式上调至3%。天津一些大型中介整体上调。

  一位天津我爱我家置业顾问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中介费)以前是2%,8月1日调整完了,调整后是3%。”

  天津中原地产的经纪人则表示,对于购房者来说,中介费还是2%,但是业主要负担1%的中介费,也就是从8月开始,中介费提高到3%。

  伟业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所谓中介费收3%是上限,下限是没有的。中介费不能超过3%,因为考虑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事实上能收取2%~1.5%都不错了。(中介费)最终成交价格是中介公司和购房人谈判的结果。

  胡景辉坦言,在目前市场环境下,中介公司实收中介费不会有太大变化。另外,天津市场成规模的中介公司有十几家,所以中介费打折力度还是比较大。

  北京链家地产相关人士表示,天津中介费上调以及购房者是否愿意接受“优质高价”的服务,这都属于市场行为。经纪行业的佣金调整对二手房的交易量和市场走势影响不大。从本质上讲,楼市成交量和趋势变化取决于市场供需,也与购房者的心理预期有关。

  京津冀一体化难解高库存

  以一套总价100万元的房屋为例,由原来2万元的中介服务费上升到3万元,如此一来,买卖双方在二手房交易中无疑增加了成本,加重了观望情绪。

  据天津当地媒体北方网报道,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公布的每日房价统计显示,截至上周末(8月8日),8月天津市二手住宅共成交1432套,环比下降23.4%。

  中指院天津分院的研报指出,7月天津市二手住宅共成交5638套,日均成交245套,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7.41%的降幅,价格指数也从6月起连续两个月小幅下跌。受近期部分区域新房 “以价换量”策略影响,致使片区内部分一、二手房价格接近,新房价格甚至低于二手房价。目前各地限购政策陆续“松绑”,加之银行信贷未实际放松,市场观望氛围依旧较浓。

  二手房成交下滑的同时,一手房成交也不容乐观。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提供的报告显示,在其监测的15个二线城市中,天津7月份的市场成交环比降幅最大。“在6月份蓝印户口 (一种介于正式户口与暂住户口之间的户籍)政策退出的情况下,天津市场出现明显降温。7月份延续这样一个降温态势。”

  在蓝印户口取消后,京津冀一体化又成为天津楼市的一个卖点。但事实上,这一概念并未对天津楼市带来快速去化。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表示,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从理论上讲,对于天津楼市的活跃是有利好的。但现实楼市变化的难度可能很大,原因是天津蓝印户口曾经的市场成交驱动力丧失,目前市场成交将步入一个小调整期,反弹支撑力不足。

  (实习生张猛、朱亚南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