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易宪容:经济增长要以退为进“去房地产化”

2014年08月22日 10:12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易宪容

  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这种下行的实质。房地产市场出现全国性下行调整,主要内涵为房地产的GDP岂能没有下行压力?经济“去房地产化”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能够经得起这种调整与阵痛,才是国内房地产市场及经济走上良性发展的唯一道路。

  早些时候公布的7月社会融资规模及银行信贷增长急剧下降,引来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再度放缓的揣测。有不少人认为,尽管今年三季度、四季度的GDP增长幅度仍然会在7.5%左右,但2015年更有可能进一步下到7%,甚至更低,整体经济增长仍处于下行通道。因此,政府要在适当的时机再出台刺激政策,如降准、降息等,以此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其实,只要不改变惯性思维,只要GDP实质内容不变,那么“房地产化”经济出现调整,增长下行的压力就会很大。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周期性调整,从刚公布的市场数据来看,已出现全国性的房价及住房销售全面下跌的迹象。房地产市场出现全国性下行调整,主要内涵为房地产的GDP岂能没有下行压力?

  不过,以“房地产化经济”为主要内容的GDP既是没有质量的GDP,也是增长不可持续的GDP。因此,无论是十八大报告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都对此有清楚的思路——即要改变追求传统GDP增长的思路,而要追求GDP增长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对于目前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要看到“经济去房地产化”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能够经得起这种调整与阵痛,才是国内房地产市场及经济走上良性发展的唯一道路。

  当前住房市场的问题不是供求关系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由于以投资为主导的住房市场价格过高,使得绝大多数居民没有支付能力进入市场,不能够把潜在住房需求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如果中国住房市场是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市场,居民有支付能力来购买,那么13亿人的住房市场是一个无限大的市场。

  当然,这个无限大的潜在消费的住房市场,也是一个多层次丰富多样的市场。也就是说,在周期性调整过程中,价格调整到不同的水平,可能有不同收入水平的住房消费者进入。至于调整到什么时候或价格调整到什么水平,得看不同地方的房价与居民收入水平配比的程度,并不存在一个价格底在哪里的问题。

  这实际上是以退为进的经济增长新思路,即经济先“去房地产化”,让房地产市场真正得到周期性的调整,当住房市场调整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能够把居民的潜在需求释放出来。只要把国内绝大多数居民的住房潜在需求(而不是所谓的“刚性需求”)释放出来,那么中国经济就能够真正踏上持续稳定增长繁荣之路。

  不少人一看到经济增长有一定压力,就主张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比如降准、降息,主张像欧美国家那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中国情况与欧美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完全不同。欧美的宽松政策是让资金流向企业,大大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中国前几年的量宽政策,实际上让低成本的资金流向了效率低下的企业,流向了房地产市场。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融资挤出效应,也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不断攀升,实体经济及企业的竞争力也在这过程中消耗掉。

  所以,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这种经济增长下行的实质,这样才能找到化解之道。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