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圳拟研究推老人分时段优惠乘车 高峰或限用优待证

2014年09月02日 11:5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年轻人急着上班、老年人赶着买菜、晨练,每天早晨面对着车厢内“爆棚”的乘客,公交车和地铁都表示压力很大。从去年起,我市应不应该取消老年人高峰期免费乘车政策争议不断。市交委给市人大代表的建议答复透露,该委已去函市老龄办,建议研究推行分时段优惠乘车的做法,高峰期限制敬老优待证乘车,引导老年人错峰出行。

  代表:老人高峰出行 上班族挤不上车

  今年市两会期间,李晴等11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在上下班高峰期限制敬老优待证乘车的建议。

  李晴以由福田口岸开往梅林一村的B613公交车为例,早高峰时期,很多到福田农批市场买菜的老人将小推车带上车,导致车内拥挤不堪,不少人仅在公交停靠第二站就没办法挤上B613,上班经常迟到。而B613路公交车这种情况在深圳并不是个案,在全国各个城市也是司空见惯。

  李晴说,目前,深圳的汽车保有量已近300万辆,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压力非常大,依靠增加公交车辆增加运力已不能有效解决上班族乘车需求。针对老人与上班族抢公交这种情况,她建议在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期(7:30-9:30,17:30-19:30)限制敬老优待证乘车,缓解上班族乘车压力。

  交委:需充分研究论证后决策

  市交委在建议答复中认可代表的建议。建议答复表示,我市是移民城市,人口结构年轻化,通勤客流是早晚高峰期搭乘公交的主要客流,老年人选择在高峰时段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与通勤客流叠加,车厢拥挤。在上下班高峰期限制敬老优待证乘车有利于提升公交服务水平,缓解高峰时段部分线路乘车难现象。

  该委已去函市老龄办,建议研究推行分时段优惠乘车的做法,引导老年人错峰出行。下一步,将协调市相关部门,与社会各界代表座谈,适时启动高峰期限制敬老优待证乘车方案的研究工作。

  不过,市交委也认为,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乘车优惠,是构建民生幸福城市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老年人高峰期出行需求客观存在,如接送孩子等;另一方面,老年人免费乘车的政策已在我市实行多年,实行高峰期限制敬老优待证的方案缩减了老年人免费乘车出行时间,且易造成不同群体(符合规定的残疾人等)之间的比较。新政策的出台既要考虑老年人的权益,也要统筹考虑社会效益,需充分研究、论证后决策。

  市民:建议先倡议再限制

  高峰期是否应限制老年优待证使用?昨天,记者在龙华和福田随机采访了10位老年人和10位年轻人,结果显示,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赞成和反对的基本都是各占一半。

  家住景田北的刘庆杰老人说,现在年轻人不比我们当年,工作压力真大。应该把高峰时间让出来,让他们上了公交有位子坐。我们一把岁数的人了,应该有这样的豁达情怀。

  而家住龙华潜龙曼海宁的刘玉芳老人则表示,自己每周一至周五,雷打不动地要7点出门,坐公交送孙女到福田上小学。高峰期挤公交也是实属无奈。

  新浪网的一项老年人是否应错峰出行的调查也显示,3739个受访者中,赞成老年公交卡高峰期失效的占56%,不赞成的占44%,基本各占一半。

  用价格杠杆缓解高峰时段出行矛盾的确可行,但是显得太没有人情味了,能不能有更柔性的措施,这是调查中许多人共同的观点。

  “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理解、关怀和尊重很重要。”中兴通讯工程师陈宇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老年人高峰出行,主要是四种情况:一是接送孩子,二是到医院排队看病,三是到公园会友、晨练,四是赶早买菜。前两种情况,属于无法调节的实际需求,应该给予保障。后两种,则可以通过宣传手段有效引导其错峰出行。建议采取先倡议后限制的措施。先采取发倡议书等柔和的方式引导老人错峰出行,而不是生硬地限定老年人的出行时间。一段时间之后,情况确实没有好转,再研究启动高峰期限制老年优待证使用的措施。

  他山之石

  香港、上海等城市 老年证分时段优惠

  目前,为缓解高峰期公共汽车资源紧张的矛盾,我国各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香港、上海等城市采取了分时段收费的政策,鼓励老年人错开高峰期乘车出行。

  北京市通过老年人刷卡时显示“建议老年人尽量避开早晚高峰出行”的宣传方式,倡导老年人错峰出行。北京东城区安定门街道“钟鼓楼群言堂”的100多名老人,向全市老人发出倡议:“合理调节一日生活,尽量避开上下班高峰期乘坐公共交通外出从事晨练、探友、购物等活动,为缓解北京交通拥堵作贡献。”(李舒瑜)

【编辑:贾亦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