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常态”下中国改革新思路日渐清晰

2014年11月13日 20: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 李晓喻)随着中国经济日渐步入“新常态”,官方改革的思路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日前召开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首次对他6个月前提出,最近被国内外广泛引用的“新常态”一词进行系统阐述。他指出,中国经济正呈现出“新常态”,主要特点为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

  经济步入新常态,改革当有新思路。回溯近期官方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难发现,“远近兼顾”、补齐“短板”、挖掘新动力的思维正清晰显现。

  “远近兼顾”

  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频频创下新低:一季度GDP同比增速跌至7.4%,创近一年半低点;三季度同比增速甚至降至7.3%,刷新五年半纪录。据国家统计局13日最新发布的数据,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创下年内新低。

  面对屡屡响起的悲观论调和推出刺激政策的呼声,官方一再明确表态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拒绝“强刺激”,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经济增速下滑置之不理、无所作为。事实上,将稳定当前经济增长与调整结构,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长期保障相结合,将利当前与利长远相结合,正成为贯穿“新常态”下改革措施的一根主线。

  例如,自2014年以来,官方多次部署在更多领域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把鼓励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从为民间资本列出涉及交通基础设施、油气管网设施等领域共80个项目的“投资菜单”,到推进行政审批、投资体制、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民众创办企业多行方便,再到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官方力推改革,为民间投资一手“松绑”,一手“加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从这一抓手切入,既可以在短期内稳定投资,进而稳定经济增长,又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乃至区域发展大局,是下活整盘经济“大棋局”的关键一招。

  补齐“短板”

  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要求日趋强烈的情况下,扬长补短、以长带短尤为必要。这一思路也在官方改革措施中日渐凸显。

  小微企业在创造就业、贡献税收、增强经济活力方面不可或缺,但抗压能力较弱。针对这一短板,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通过财税支持、融资支持、信息系统建设等六项措施,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

  进口对一国外贸长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近期中国进口持续低迷,7、8两月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针对外贸结构的失衡,官方提出鼓励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稳定国内需要的资源进口,推动进口贸易便利化等五项措施,力促对外开放,以优化外贸结构,提升竞争力。

  新型城镇化是经济腾飞的重要驱动力,但受户籍制度等因素制约,这一进程步履蹒跚。面对阻碍,官方推出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分析人士认为,这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助推城镇化走进新阶段,也有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找新动力

  在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天天向上”,投资因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产能过剩严重而疲态渐显之时,创新日益被推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在此情况下,鼓励创新成为官方改革措施的一个鲜明特点和内容。

  继习近平8月主持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明确表示,要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

  从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为创新“松绑”,到推出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助力企业创新,再到决定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向社会特别是创新者免费或低成本提供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官方在力促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方面不遗余力。

  事实上,提出并界定“新常态”,表明中国高层对当前经济形势有清醒的判断。在此情况下,有理由期待,中国的改革也将沿着清晰而科学的思路步步推进。(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