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过半未进政府腰包 咪表收费进了谁的“口袋”?

2014年12月08日 10:0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舆情最前线

  当下广州热门话题“哪家强”?当“最贵停车费”遇上“咪表收费过半未进政府口袋”,咪表“收支之谜”在网友和媒体的不断质疑和追询下,成为近两周来广州最热舆论话题。

  南方舆情数据监测结果显示,11月24日至12月5日,“广州咪表收费”相关新闻报道达1215条,微博热度指数超500,环比增长5倍以上。

  相对于媒体对咪表收费账目公开的穷追不舍,被放在舆论上反复煎烤的停车场协会和咪表公司,到目前尚未能交出一份令大众满意的答复。对于不少网友而言,公开账目是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手段,公众期待缴纳的钱能为城市建设出力,让公共服务做到更好。

  ●南方日报记者 张婧

  咪表收费去向成舆论焦点

  11月24日,新华社首先向京沪穗津四地咪表收费去向发问,称咪表收费过半未进政府口袋。此时正值广州停车收费新政实施百余天,当初以“治堵”为名对停车费全面涨价,“造就”了当时国内最贵咪表停车费每小时16元。

  当“最贵停车费”遇上“过半未进政府腰包”,“广州咪表收费”热度总指数直线上升,并在25日达到峰值。舆论一片质疑:咪表收费的这笔钱到底去哪了?

  “政府要晒账本,咪表公司也要晒!”认证为广州市政协委员的@政协委员韩志鹏发表微博,呼吁公开咪表公司账目,得到许多网友“力挺”。长期关注停车费问题的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算出每年仅有约3%的停车费最终收归财政。不过广州停车协会和广州市交委纷纷出面表示“这种算法不科学”,而“科学”的算法和具体数据至今仍未公布。

  广州的媒体连连追问,试图厘清这些“谜团”。而有评论称,停车费上缴财政数据都能“打架”,未免让人产生糊涂账的联想。

  面对公众的质疑,广州市停车场行业协会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咪表停车费收支问题进行了回应。广州市停车场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潘国璠现场算了一笔账,结论为“每个咪表停车位平均每年的纯利润为410元,每日的纯利润仅为1.1元”。“正因为利润空间不高,以前广州有5家公司在经营咪表,现在只剩下两家,都不愿意做了。”潘国璠说。

  消息传出,舆论一片哗然,原本有所平息的舆情再次被推高。南方舆情监测数据显示,12月5日“广州咪表收费”热度总指数达到200,与12月2日相比增长近10倍,“1.1元”的纯利润成为新的质疑焦点。

  新华社采访业内人士,认为潘国璠的算法“飙高”了总体成本,“贬低”了收入;潘国璠称“工人月工资为4000元左右”,央视《新闻周刊》采访管理咪表的工人则称月工资只有一两千元;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就停协的回应隔空提问,质疑咪表收益状况可信度。

  网友对此亦不乏娱乐化的调侃和质疑。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让我来”,对停车位展开踊跃“竞价”:“给你500不用找,求给一个车位”“10个车位我承包了,1万1年”……

  怎样的数据才是可信的?认证为广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的@广州刘小钢表示:“最好还是找个中立的专业机构来核定一下,大家会更信服,也更好评价。”

  网民期待莫成“断头新闻”

  实际上,停车费收支乱象不仅存在于广州。“目前国内法律中也没有将‘城市道路临时停车位’作为财政收入项目进行收费的明确规定,导致其缺乏明确的规则指引和制度规范。”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律师认为,国内很多城市在这个问题上,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造成大量停车费没能进入政府口袋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道路停车间接化、委托化的管理模式,而这种模式又造成停车乱象百出。

  广州停协和咪表公司面临的这次“舆论危机”,在网友“小四明”看来亦是契机:“趁此机会,希望让广州走在全国停车费改革的前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发表微博认为“应该地方立法专项用于城市公共服务,接受公众监督。”

  对于这场可能存在的改革,网友们也暗含期待。@早晨-晚上认为,停车经营企业收取费用应当都用于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项目中;网友“祝乃娟”觉得停车费除必要成本支出外,其他的部分理应进入公共财政,并适当合理地用之于公共事业。类似观点得到了绝大部分网友的认同。

  为了实现这些期待,舆论还将继续追问下去。媒体人@新闻几加几的楠认为,避免“官方回应”躲猫猫,需舆论形成公共视线,共同推进,不要让此案再成为“断头新闻”。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